“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将成为中国的航天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标志点,标志着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开始承揽发射任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孙为钢说。长征六号运载火箭2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由此掀开中国航天发射新篇。 其一是火箭“新”。 据报道,中国现役火箭大多在20世纪90年代定型,此后主要是进行适应性修改。作为中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液体运载火箭的首飞箭,长征六号采用全新的总体方案,全新的结构形式,全新的动力系统和全新的电气系统。 简而言之,它“更有力”、“更环保”、“更快捷”、“更精准”、“更经济”,符合国际运载火箭发展潮流,也贯彻了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李程刚告诉中新社记者,2009年新一代运载火箭立项以来,研制团队做了大量地面试验。2012年11月27日,火箭一子级发动机热试车圆满成功。半年后,二子级热试车试验成功。又过了三个月,三子级热试车试验成功。 “长征六号的构型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中是最简单的,测试发射方式也是最简便的。”孙为钢说,“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有多个新型号运载火箭陆续进行首飞试验”。 其二是模式“新”。 以往火箭执行发射任务,需要分段运输至发射场,再在塔架上完成各子级的垂直吊装总装和测试。长征六号首次采用“三平”测发模式,可谓彻底变革。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助理任守福解释,“三平”即“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大大简化发射区操作时间和发射台占用时间。 为适应“三平”测发需要,研制团队设计了集火箭运输、起竖、发射脐带塔功能于一体的自行式整体运输起竖车,还改进地面测发控系统,将各种测试设备集成安装到一辆移动的“体检车”。 组建于1967年、完成56次88颗卫星发射、取得航天发射系统成功率100%辉煌成绩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也为这场“大考”作出了艰苦努力。 其三是搭载“新”。 长征六号“首飞”就将20颗微小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既是中国单次发射卫星数量之最,也刷新了亚洲航天发射纪录。 这些微小卫星来自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主要用于开展航天新技术、新体制、新产品等空间试验。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微小卫星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小型载荷来说,现役的长征二号、三号等系列运载火箭好比“大马拉小车”。也正是基于减少运载能力浪费、降低发射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的考量,长征六号应运而生。 “用物美价廉来形容这次的多星发射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希望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赵志明说。 “研制小卫星的门槛不高,像我们高校和规模不大的卫星研制单位等均可以跃进这道‘龙门’。”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峰说,卫星与火箭互促,形成“良性循环”。 “长征六号未来将会承揽很多微小卫星发射任务。”孙为钢说,他亦希望降低发射成本,鼓励更多企业和学校研发微小卫星,吸引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年轻人进行科研探索,为中国航天事业培育新兴力量。(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