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快速响应体系是指通过小型运载火箭将易组装的小卫星快速发射入轨,以满足突发情况的需求。近20年来,如何防范来自太空的威胁,实现快速空间应急的讨论逐渐升温。“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至高境界,也从中国武侠小说中走向了世界运载领域。 俄罗斯: 苏联解体前后,根据美苏两国削减弹道导弹条约,苏联许多型号的导弹退出战斗值班序列,后被改装成小型火箭。这些小型火箭都具有的快速响应能力,主要包括:呼啸号运载火箭、Dnepr火箭、创始号火箭。 呼啸号火箭是在SS-19洲际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的一种三级小型液体可贮存推进剂运载火箭,发射时间可以缩短至14天,于1994年12月26日首次携带卫星发射升空。 Dnepr号火箭由SS-18导弹改装而成,1999年首飞成功,是目前俄罗斯正积极向国际市场推广的火箭。该火箭采用三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具有可靠性高、发射成本低、能全天候发射等优点。该火箭能够在第一次发射后的30天内完成第二次发射,具备一定的快速响应能力。 创始号火箭是由SS-25弹道导弹改装而成的四级固体运载火箭,重60吨,直径1.8米,长28.9米。这种火箭已于1997年3月和12月在斯沃博德内分别发射了俄罗斯的“结雅”卫星和美国的“晨鸟”卫星。 以色列: 以色列的VEGA火箭是这些小运载的典型代表,它是为适应未来小卫星发射市场的需求和保持独立的进入空间的能力而研制的新型火箭。火箭采用“三级固体发动机+通用液体上面级”的结构形式,其中固体发动机执行主要的上升段任务。 日本: 2013年,日本新型小型固体火箭“艾普斯龙”首发成功。火箭全长24米,采用固体燃料的三级火箭。低成本和小型化是它最重要的特点。为缩减成本,火箭采用了大量IT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可自动完成发射前的检查工作,组装时间也仅需约一周,缩至原来的1/6。(王旭 王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