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阅兵·现场 活动聚焦 阅兵·航天 视频 阅兵·瞬间 我在现场 我的抗战 各方关注
我在现场 当前位置: 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亲历阅兵1999:成功来之大不易
发布时间:2015-09-02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报

每当我回忆起199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观礼国庆50周年阅兵的往事,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当时我坐在观礼台上,头上飞过先进的战斗机,地上行进着先进坦克和各种导弹武器,还有整齐威武的三军将士。那让我不由感慨:共和国的变化太大了!

我曾是一名导弹武器装备系统的总设计师,和广大科研人员一起艰苦奋斗多年,研制出我国第一代中低空防空导弹武器装备系统。这一产品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组成方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中央领导的检阅。

当这一产品的方队慢慢驶向天安门城楼时,我难掩内心激动——不管曾经我们为它走过了多少风雨坎坷路,那一刻都得到了最好回报。

过去一幕幕的往事,不断在我的脑海里翻腾。能有幸观礼国庆50周年阅兵,是我一生莫大的荣誉。但这个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我身后有一个团队在与我一起分享这一荣誉。

这个团队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几十年来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到了科研中,常常为了攻克一个难题,昼夜奋战,身体顾不上,家庭少关心。

“只要我国的军事装备得到提高和加强”,就是这批人最大的心愿。

有人曾问我搞型号几十年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回答“失败”。

科学的道路不是用鲜花和掌声铺就的,鲜花很快就会凋谢,掌声也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只有失败的教训是久久不会退去的。

我们非常珍视也严格遵循武器装备的研制规律。型号研制就是在不断认识客观规律、探索客观规律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期间不会一帆风顺。但航天失败不起,每一次失利都会给科研人员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也都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说过:“我那些最重要的发现往往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做出的。”我们的成功,也是如此。

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沉浸在一片鲜花和欢呼声的海洋里,我真正感受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梁晋才)

【关闭】  【打印】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