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长征十一号首飞成功
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研制团队:心中有梦 行者无疆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5/09/25

“心中有梦,行者无疆。”

这是很多人在进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研制团队时就为自己写下的座右铭。这个座右铭为他们构筑着梦想:长十一火箭能够在他们的参与研制下成功发射。

那时,他们不敢奢望,仅仅几年的时间就能将一枚新型火箭研制成功;他们也不敢想象,这几年中会有多少艰难险阻在等待着他们。但只要梦想在,他们就会执著地前行……

>>立项——一个来之不易的“孩子”

如果把新型号比喻成孩子,那研制团队就是它的父母。长十一火箭这个“孩子”自开始孕育起就让“父母”感到担心。“因为立项来之不易,因为压力不容半点闪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是我们的誓言。”长十一火箭总设计师彭昆雅说。

年轻的研制团队像爱孩子一样爱着“长十一”,呵护着“长十一”,“11”也成为大家心中最吉祥的数字。

几年前,研制队伍组织长十一火箭的第一次大型地面试验,那是长十一火箭固体发动机系统和伺服系统的首次见面。虽然从设计上大家投入了全部心血,但毕竟是两大技术系统的第一次试验,每个人心里都很紧张。

“当发动机喷出长长的火焰,当伺服推动喷管画出美丽的弧线,大家都哭了,那份激动犹如看到亲手孕育的孩子站起来迈出了坚定的一步。”长十一火箭总指挥杨毅强还清晰地记得当时那个难忘的场景。

那一年,当长十一火箭“上马”的消息传来,“孩子”终于有了户口,“父母们”那个高兴啊,研制队伍中几个“大才子”都写诗宣泄心中的那份激动。“数载磨练今朝初露锋芒,多年搏击明日直至长空”。

随着一项项地面试验相继取得成功,长十一火箭这个“孩子”正茁壮成长,“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年轻的“父母”绝不会溺爱“孩子”,不会放松对“孩子”的任何一次磨练,产品隐患,彻底消除;试验不够,补充试验……

2015年金秋,“孩子”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大考,“父母”的心再次纠在一起,此时他们眼中更多的是自信。当火箭在大漠戈壁腾空而起,将4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那一刻,全体研制人员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理解——一个难以兑现的承诺

为了获得立项,研制团队耗费巨大精力提供技术支持。时间紧、任务重,他们恨不得将一分钟掰成两半过。

原计划2011年“五一”结婚的刘佳佳,不得不将婚期一拖再拖,直到2012年10月才匆忙完婚。

在婚礼现场,他给妻子许下承诺:“办完婚礼后,我陪你去一趟你日思夜想的安徽宏村。”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承诺一搁置就是3年。

婚礼后的第二天,刘佳佳就又开始忙碌了,“那是型号立项最关键的阶段,决不能耽误型号进度。”

再后来,紧迫的工作形势让刘佳佳索性就开始和同事们集中办公。这下好了,刘佳佳和同事们不仅工作在一起,连住宿都被安排在了一起。

“一切为了型号,我们只能这么干。”刘佳佳说。

很快,立项工作结束了,但长十一火箭的正式研制工作随即展开,刘佳佳忙得不可开交。

最初,妻子还时不时话里话外提醒刘佳佳别忘当初的承诺,但看他这么忙,也就渐渐不提了。

刘佳佳嘴上不说,但妻子对他的那份理解,他心里明白。“我的这份‘军功章’应该全是我老婆的。”

“回京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老婆去一趟宏村。”3年之后,刘佳佳终于要履行这个承诺了。

在研制过程中,研制人员都在忘情地工作着,他们的工作时间是“非常6+1”,他们的工作时长是“白+黑”,每天迎着朝阳上班,头顶星空下班。

当长十一火箭成功奔向太空时,研制人员都觉得,一切付出值了。因为长十一火箭不仅承载着他们的梦想,也承载着他们家人的理解在太空中翱翔。

>>追求——一种追求完美的作风

“如果说控制系统是火箭的大脑,那伺服系统就是它的手和脚,配合控制系统完成姿态控制。”长十一火箭伺服系统主任设计师陈安平介绍说。

为了寻找最优的伺服系统设计方案,陈安平和同事们跑遍了我国东北、西北、华东、西南地区所有军工单位聚集的城市,历时两年,行程达几十万公里。他们通过了解这些单位相关产品的参数指标,再加上整个团队的创新设计,使长十一火箭伺服系统逐渐成型。在这期间,陈安平穿的运动鞋磨坏了4双。

长十一火箭伺服系统的研制,一共经历了5次大型地面热试车,而单机试验更是达到了上百次。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只为让“长十一”性能更可靠。

陈安平还清晰地记得,长十一火箭进行一级发动机和伺服系统联合热试车时的情景。那是长十一火箭的首次大型地面试验,发动机和伺服系统可行性都顺利通过了验证。

试车后,他们发现伺服系统原技术方案中的油箱设计在后期测试、使用、维护中将对长十一火箭提出很大的考验。为了提高后期系统可靠性,陈安平和同事们历时8个月对油箱进行了创新改进设计。

“说实话,我们每一步都走得挺难,但我们走得非常坚定。”陈安平说。

长十一火箭副总设计师管洪仁曾有过一个统计,像伺服系统这样已经通过验证,但为了使整个型号更加完善所作出的技术性改动,很多系统都有过很多次。

“研制过程中追求完美,在火箭发射那一刻我们才能拍着胸脯说,我们无怨无悔。”管洪仁说。

>>收获——一次追逐梦想的旅程

在宣布长十一火箭发射成功之后,型号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吴强在一片欢腾声中,默默走出指控大厅。拿出电话,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号码。

“成功了……”可是在仅仅说出这三个字后,吴强就哽咽地再也说不出话来。

从2010年大学毕业到现在,吴强只干过长十一火箭这一个型号,并且见证了这个型号从“0”起步一直到首飞成功。在这5年中,吴强也从一个普通的设计员成长为型号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可以说,他和长十一火箭已经镶嵌进彼此的生命,他们共同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在这五年中,吴强有了自己的女儿。他经历了女儿出生时的兴奋,夜间无数次为女儿喂奶的疲惫,女儿第一次喊出“爸爸”时的幸福。对女儿的这种情感变化,他认为和对长十一火箭是一样的。

“长十一火箭就像我的孩子。”吴强说,大学刚毕业时,当他得知要从事一个新型号的研制工作时非常兴奋;但是在型号研制中期,困难重重,让他身心疲倦;再到后来,他看着火箭逐渐成型,并最终发射成功,那种幸福就像听到女儿喊“爸爸”。

“刚开始工作时,我加班只是为了把工作做完。而现在我是为了梦想而加班,因为我期待自己参与研制的型号有一天能一飞冲天。”吴强说。

很多人对于长十一火箭的感情都和吴强很像。“型号队伍就像一个家,研制人员是家人,型号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和型号一起成长,就像陪同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型号控制系统副主任设计师王炎宁、发射支持系统主任设计师胡小伟说。

“每个人都有梦,在与长十一火箭共同成长的这段经历中,我们的航天梦也在慢慢成长。”王炎宁说,研制历程让他真正懂得了“心中有梦,行者无疆”。,这几年中会有多少艰难险阻在等待着他们。但只要梦想在,他们就会执著地前行……(姚天宇 金鑫/文 王磊/摄)

京ICP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网站管理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网站运维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技术支持:北京航天四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