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十二五”成就回眸
航天科技一院:引领航天 追求卓越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5/11/11

引领航天 追求卓越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院长李洪谈“十二五”成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名片:

成立于1957年11月16日,是中国第一颗导弹和第一枚运载火箭诞生的地方,著名的科学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任首任院长,谷景生任首任政委。

一院研制的导弹武器系统,奠定了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一院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摇篮,是中国航天“三大精神”的源泉,是中国航天发祥地。

58年来,一院创造了多个中国航天之最: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研制基地;中国第一枚导弹“1059”诞生地;成功进行了“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次使中国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成功发射了十艘载人飞船,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二号、三号,为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58年的发展,一院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系统和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基地。目前,已形成多型号研制并举、研制和批产并重的科研生产体系,由单纯的军品业务发展成为导弹武器系统、航天运输系统和民用产业并驾齐驱的产业格局,为航天强国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迎来了新中国历史上首次抗战胜利日大阅兵,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型号武器装备在阅兵式上震撼亮相,以威武的阵容接受了祖国和人民检阅。一院院长李洪作为科研一线代表,参加了阅兵观礼。(庞兴雷/摄)

临近年底,一院院长李洪愈加忙碌了,对他的专访约了多次才最终敲定时间。一见到记者,他就热情地伸出手:“不好意思,刚刚在开一个国际化方面的会,拖得久了点。”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大科研生产联合体中排名第一的“老大哥”单位的领军人,李洪肩上的责任自然不小。临近“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开局,型号、科研、经贸、国际化等诸多领域的进程及决策,他作为一院之长都必须亲自过问。

李洪说,自己很抱歉,没有太多时间对采访问题进行更深入思考,但记者采访后发现,无论是谈到一院“十二五”的成就和作为,还是言及未来的“十三五”目标,他都侃侃而谈、思路清晰,折射出他长久以来对于一院发展的深刻思索和独到见解。

回望“十二五”:

成绩卓著 蓄势待发

作为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系统和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基地,一院在航天事业和集团公司布局中都有着极为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党、国家、军队领导每年都要多次来到一院调研指导工作的原因。

回望“十二五”期间一院取得的成就,李洪用“强军首责 为国铸剑”“自主创新 弯道超车”“军民融合 规模翻番”“锐意改革 变中求进”4组短语来概括。

他介绍,一院始终以确保国家战略安全为首要责任,出色履行强军富国使命,自主研发了我国全部战略导弹和一批战术导弹武器装备,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型号任务取得丰硕成果,精彩亮相国庆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不断铸就“定海神针”,扬了国威,壮了军威。

一院研制的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亚太九号卫星,这是我国首次向国际成熟卫星运营商提供通信卫星在轨交付服务,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个卫星在轨交付项目。(刘霞/摄)

“十二五”期间,一院圆满完成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近50次火箭高密度发射任务,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首飞成功,长征五号、七号研制顺利推进。一院还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形成了专业化、开放式、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我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完成好型号和宇航任务的同时,一院积极将航天产品研制中积累的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采访中,李洪特别提到了融合了特种集成、航天系统工程思想与方法、故障检测、推进剂燃烧等技术研发出的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航天工程公司也由此在2015年年初成功挂牌上市。此外,谈到有着“四小龙”美誉的702所、703所、15所、18所各自的技术专长时,李洪也如数家珍。

2015年1月28日,航天工程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一宣/摄)

事业的发展应该与不断完善创新的体制机制相匹配。李洪介绍,在中央提出的“问题导向”的引领下,一院以敢闯敢试敢为的勇气和决心持续进行机制体制改革,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一院市场化转型的若干意见》。

战术武器事业部、研发中心等都是改革调整的产物,一院仿真中心、一院金属材料先进制造与结构应用技术中心等专业技术中心相继成立,技术创新体系、科研生产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和资源保障体系日臻完善,为助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剑指“十三五”:

深化改革 破浪前行

回首“十二五”,成绩辉煌;展望“十三五”,时不我待。李洪说:“按照既有战略的实施进展推算,到2020年,我们在重型运载火箭等方面可与美国、欧盟并驾齐驱,在一些技术方面甚至可能实现赶超。当然,前进道路上,我们也深知自己的短板和不足。”

结合多年来工作对航天工业情况的了解,李洪认为我国在核心元器件、原材料、工艺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

“航天承担着引领科技进步、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排头兵的重要使命,一院作为集团公司最大的总体院提出要‘引领航天 追求卓越’,这就使得我们思考问题、谋划发展,要站在国家的层面,从航天对整个国家工业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角度来考量。”

李洪表示,一院将坚定贯彻实施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部署,尽心履行航天长子“引领航天、追求卓越”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筑牢国家战略安全基石,坚持市场化转型,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构建新业态,创新新机制,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成为中国与世界航天装备强国的领头羊。同时,还要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挥带动科技进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一院已拥有一支以8位院士、4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6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为代表的充满活力、奋发有为的航天科技人才队伍。(孙浩/摄)

李洪特别强调人才对于一院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表示,一院将继续加强对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让他们充分释放潜能,在为航天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洪最后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要求,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要求,也是指导我们干事创业的指针。对自己严,像抓型号质量一样来抓各项管理,做事落到细处实处,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好。

“总体来说,一院将打造顽强、毅力、忍耐、坚定的为国铸剑的队伍,继续发扬系统工程、航天精神这两大‘制胜法宝’,深化改革,自主创新,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永不停步、永攀高峰、永保成功、永创一流。”展望未来,李洪信心满怀。(刘淮宇)

从过去的一片滩涂到如今的现代化厂房,9年间,一院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在渤海之滨拔地而起,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从蓝图变成现实。(孙浩/摄)

京ICP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网站管理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网站运维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技术支持:北京航天四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