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十二五”成就回眸
航天科技六院:做强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5/11/11

做强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院长谭永华谈“十二五”成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名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总部位于西安,下辖陕西、北京、上海和武汉地区11家企事业单位,并控股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六院是我国唯一的集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上面级动力系统、姿轨控动力系统以及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于一体的航天液体动力技术专业研究院,被誉为中国航天液体动力的摇篮和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

该院先后研制了近百种液体火箭发动机,应用于导弹、火箭、卫星、飞船、探测器等各种用途的航天器,特别是低温高能液氢液氧发动机技术、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先后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国家优质产品银奖”、首批“航天标准产品”等称号。

“十二五”期间,六院研制的常规运载火箭发动机参加完成了所有长征系列常规运载火箭的发射;新研液氧煤油发动机推举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首飞成功,50吨级氢氧发动机研制成功;推进分系统助力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嫦娥三号探测器、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北斗卫星等圆满完成任务。在核心技术突破、军工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质量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该院还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军民融合发展,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业总收入达到了“十一五”的两倍,“两产业”在全院总收入占比60%以上,实实在在擎起了六院发展的大旗。

发动机之于火箭和航天器,就如同心脏之于人体。若没有它“给力”,再先进的火箭和航天器也无法问鼎太空。在过去5年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制的火箭发动机及空间推进系统,助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次次直冲宇宙,使神舟飞船、嫦娥三号、天宫一号、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北斗卫星等圆满完成目标任务。不久前,新研液氧煤油发动机又助推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实现了完美首秀。六院为何能创造如此强大的动力?该院院长谭永华进行了解答。

能力提升不在一朝一夕

2008年7月22日,航天液体动力重组成功,新六院成立,被冠以“液体动力国家队”的名号。“十二五”是新六院成立后经历的第一个完整五年。“我们不断从别的重组单位汲取经验,总结教训,发展获得了重大突破,没有辜负集团公司的期望和职工群众的期许。”谭永华坦然地说。

进入“十二五”以来,集团公司面临着高密度发射的挑战,保成功、保交付、保增长的压力非常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六院研制的宇航系统及导弹武器系统等液体发动机按节点圆满完成了任务,更有跻身世界领先水平的我国大推力绿色环保液氧煤油发动机首飞成功;50吨级氢氧发动机研制成功,即将进入工程应用阶段。

我国新一代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及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该院在能力提升方面付出的努力。据谭永华介绍,该院一直在通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工艺流程和研制程序,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效率和质量。

航天发动机都是异形结构,要完全实现自动化比较困难。为了实现产品加工制造的自动化,六院做足了功课。谭永华介绍说:“目前有很多工序采用了自动化的设备,例如焊接,这几年通过与高校合作,自动化率从不到百分之五,提高到了百分之十几,提高了效率和质量,也解放了生产力。”

“对于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这一套科研生产流程,我们既要总结继承,也要与时俱进加以改进。新的设备、手段和生产环境的变化,要求设计、研制、生产、试验、检测等都必须要有所改进。”谭永华说,“这要从顶层做好规划,下面才能行之有规,行之有效。”

该院正通过优化研制流程来提升能力,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和研制生产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各种类型产品管理模式“一锅煮”的方式。

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光机电一体化等民用产业板块广泛用于国内外诸多领域

创新是亘古不变的成功秘诀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更是中国航天事业前进的动力。由六院研制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不久前助推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其中,研制团队创新突破了73项关键和核心技术,研制新材料50余项,获得专利成果25项。

谭永华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抓好三点:创新理念、创新行动和团队意识。特别是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科学作风培养很重要。

为此,六院启动了“航天人才科学作风培养工程”。以背景项目为依托,以一线科研班组为基础,成立课题组。以季度例会为主要平台,依托背景项目,开展作风问题诊断、关键事件剖析、技术交流、会商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并归纳提炼《科学作风标准和科研行为规范》,以此来引导科技人员改善心智结构、端正工作作风、规范行为习惯。

谭永华表示,技术创新与科学创新不同,设计人员只有经常深入工厂一线,与工艺、技能人员相配合,去看去听去想,才能发现问题,进而做出合理的设计。“意识到问题所在,通过问题的解决,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同时,该院非常重视团队意识的培养。谭永华用现在流行的词汇“众筹”来形容团队创新,“我们大家一起来,单项冠军拿不了,就拿团体冠军。”

“打造新动力、推举新梦想”主题宣誓

转型升级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六院民用产业的改革思路是由单个产品向系统集成的方向发展。

在“十二五”期间,六院成立了民品系统工程部。谭永华认为,要提供系统集成的产品,必须要了解客户的过程工艺。因此,未来除了着重提高研制人员的素质外,该院还将进一步改进民品运行模式、管理模式。“院本部研究系统集成方案,把具体产品分配到各单位。”

民品的市场开拓很难,若因质量问题被挤出市场,再进入的难度将增加10~20倍。前两年六院专门成立了民品质量处,把航天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移植到到民品管理中。

在“十三五”期间,该院现役常规运载火箭动力系统和新一代运载火箭各型发动机,将完成飞行产品密集交付;上面级发动机将持续开展研制交付,配合完成一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将继续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三期工程等重大专项,新一代多型发动机成熟应用将助推我国航天建成国际一流宇航企业。

将持续开展多型卫星推进系统的研制和飞行试验任务,实现第三代490N发动机应用,远地点发动机推力量级从490N达到千牛级,电推进在全电卫星、空间飞行器、深空探测飞行器得到应用。突破重型火箭大推力发动机关键技术、组合发动机核心技术;发动机研制周期缩短一半,研发阶段消耗台数显著降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

未来发展三驾马车齐驱动

“未来,我们将牢记使命,勇担责任,为实现航天强国建设目标不断努力;要瞄准国际一流的宇航动力公司目标,实事求是,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谭永华说。

具体来说,一是对照国际一流的动力公司,分析找差距,加快重型火箭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攻关,满足国家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需求。要在“十三五”期间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

新能源光伏电站示范工程

二是要拓展新领域,加强组合动力研究。经过10多年的努力攻关,如今六院的组合动力研究水平和能力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

三是把航天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应用到民用产业中,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六院将把系统思维融入设计过程中,由单个产品开发向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过渡。

与此同时,六院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和集团公司发展战略,逐步优化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及服务业发展布局。(贺喜梅 杨军)

空间推进技术能力与水平实现崭新跨越

京ICP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网站管理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网站运维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技术支持:北京航天四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