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十二五”成就回眸
军民融合 开拓市场惠民生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5/12/1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二五”成就系列报道之五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这5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始终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方针,以国家行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了以煤气化装备、卫星应用系统集成及特色终端为代表的一批技术优势明显、行业地位领先的产品和项目,使航天技术更广泛地惠及于民。

这5年来,集团公司的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集团公司产业规模由百亿量级跃升至千亿量级,收入年均增长18%,产业利润占集团公司利润总额提高到58%。卫星应用、电子信息产品、先进材料及应用、特种设备、节能环保装备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这六大主业板块收入占比提高到75%。10亿元规模公司数量达23家,亿元规模公司达114家,销售额超亿元产品达到94种。

归核聚焦 助力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主业核定作为推动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聚焦发展的切入点。

2012年,集团公司提出“实施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聚焦发展专项工程”;2013年,集团公司第六次战略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对主业方向进行了调整,明确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要着力发展卫星应用、特种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先进材料及应用、电子信息产品和生产性服务业,两大产业发展重点由11个板块聚焦为6个主业方向。

随后,集团公司对两大产业的体系架构进行了“分层分类”梳理,即产业纵向划分为方向层、业务层和产品层等4个层级,基本形成了重点业务、优势业务对各主业方向的支撑格局,产业聚焦发展脉络更加清晰。

“十二五”期间,两大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为拉动产能、提高存量资产运行效率、推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以第12届珠海航展为例,参观观众40余万人次,创航展历史新纪录;集团公司与国内外客户签订了总额近千亿元的重大项目,签约项目数量与金额也创历届航展之最。其中,两大产业签约额近600亿元,占全部项目的60%以上。

集团公司按照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原则,大力推动与大型央企和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在“十二五”期间,先后与24家企业集团和27个地方政府在卫星应用、特种装备、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了广泛务实合作。针对石油石化行业的石油开采、输配、炼化及节能环保等环节,两大产业寻找市场系统级项目,开展系统性内部合作,进一步开拓市场。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积极实施内、外部业务重组,优化主业产业链,开展低效资产处置,积聚发展资源。2011年,集团公司重组中国乐凯,完善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新材料业务的产品体系。以中国乐凯为主,围绕集团公司膜材料相关业务制定联合发展方案。2012年,集团公司重组长江动力,以长江动力为平台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拓展产业能源装备领域产业链。此外,航天工程、康拓红外、乐凯新材这3家公司成功实现IPO上市,集团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增加到11家。

集团公司的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适应市场化竞争要求,加快推进归核聚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张图看懂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十二五”发展

航天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航天科技往往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其实,在军民融合发展的大潮下,中国航天早已不只是“高大上”的代表,中国航天“用之于民”的技术已经渗透到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的卫星应用系统集成及特色终端项目初步建成涵盖卫星遥感、通信、导航及综合应用领域的业务体系;通信卫星运营服务项目占国内全球卫星固定业务市场总量85%以上,国内广电市场占有率100%。随着空间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卫星应用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导航、遥感、通信等传统卫星应用充分发挥天地一体化技术优势,提升空间信息的应用能力,给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显著提升了民众的生活品质。

在电子信息产品领域,集团公司依托航天电子及信息技术,积极向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延伸、转化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核心技术的电子信息设备、元器件、软件及服务等产品,如红外轴温探测系统市场占有率三分天下有其一,石油钻井测斜仪产品市场占有率近20%。

在先进材料及应用领域,集团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特殊功能的材料。其中,绿色印刷影像材料项目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国际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双金属复合管项目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技术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性能薄膜材料项目锂离子电池隔膜中试线样品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PG5型预涂底层光学聚酯薄膜成功攻克了基膜沙粒状发雾等制约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

在特种装备领域,集团公司依托航天特种技术和装备制造能力,重点面向能源化工、机械装备、汽车等行业领域,开发了以燃气输配设备、增雨防雹火箭、特种泵阀为代表的装备制造及服务等业务。燃气输配设备项目成为中石油、中石化等行业用户计量、调压撬装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特种车项目产能显著扩大,效率、质量、研发等均大幅提高;增雨防雹火箭项目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国内第一。

在节能环保设备领域,集团公司利用空气动力、气动热等航天专业技术,开发了一系列高效低能耗、高可靠性的节能环保装备。

其中,煤气化项目晋开百万吨合成氨大型航天煤气化技术示范工程,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3000吨级煤气化技术研发稳步推进,获得了17.85亿元的历史上最大商务合同;流体机械及热能工程项目中标委内瑞拉炼油装置扩建项目,创下项目产品在南美市场的第一单;烟气治理项目获得环保甲级资质,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提升服务软实力 为制造业保驾护航

“十二五”期间,生产性服务业抓住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聚焦金融、投资、国际国内贸易、咨询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对接集团公司发展重点,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初步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投资服务推动航天产融结合。集团公司以投资控股公司为平台,发起成立了4家基金、1个海外投资平台和1家融资租赁公司,控股3家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类融资共计93.86亿元,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投融资体系。在卫星应用、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及产业金融等领域,集团公司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累计投资项目70余个。

金融服务助推产业发展。以财务公司为例,其信贷业务品种不断丰富,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机制,累计为160多家成员单位提供信贷支持近800亿元,节省财务费用32.44亿元,满足了成员单位多方面金融需求。同时,其财务顾问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累计为成员单位量身设计了近60项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协助多家航天企业解决融资、短板指标改善、产品销售方面的问题。

贸易平台支撑产品“走出去”。集团公司持续推进商业航天国际化进程,“十二五”期间累计执行十余次国际发射服务;实现我国遥感卫星出口零的突破和通信卫星首次向成熟商业卫星运营商出口。

咨询服务建设航天一流智库。集团公司与中国工程院共建成立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中的咨询工作。“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完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等航天及国防领域重大战略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咨询服务研究软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在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业领域,集团公司多年来不断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能够造福于民,用一句在国际航天界最流行的话说,就是“集合了人类智慧的航天技术,只有回到大众中间,才真正具有价值”。(吴琳)

京ICP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网站管理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网站运维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技术支持:北京航天四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