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十二五”成就回眸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遥感天下 揽胜九州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5/12/31

——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主任徐文谈“十二五”成就

中心提供的高分二号卫星上海融合影像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全面履行国家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职责,集中建设国家民用陆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已经基本建成卫星数据分发服务体系,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心作为我国民用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5年末,资产规模10.3亿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在编职工中博士、硕士学历人员占90%以上,高级职称人员占1/3以上。“十二五”期间,中心建成了ZY-1-02C、ZY-3、SJ-9、HJ-1C、CBERS-03/04、GF-1/2/3/4卫星地面数据处理系统;建成了HJ-1A泰国接收站、CBERS-04新加坡接收站和CBERS-04南非接收站等3个境外接收处理系统。中心已经形成了包括国产陆地观测卫星信息产品、信息服务产品、信息系统产品的三大产品体系,数据分发突破1000万景。

中心已经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国家乙级测绘资质认证和高新企业资质认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5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9项;制定并发布行业标准18项、企业标准1项。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是我国三大遥感卫星数据中心之一。多年来,尤其是在“十二五”时期,该中心扎实践行国家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的职责,集中建设民用陆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在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到掌握核心技术、自主设计研发等阶段,目前中心已经突破地面系统核心技术,基本建成卫星数据分发服务体系,确保地面系统自动化、无间断、高可靠稳定运行,能够业务化生产高精度遥感卫星标准产品,数据产品的几何、辐射精度均达到国外同类卫星水平。”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主任徐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与此同时,在5年时间里,该中心还形成了完善的卫星定标检校能力,定标检校场能够为遥感卫星数据产品辐射、几何精度提供基础保障,整体上提升了国产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处理和应用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心提供的资源三号卫星拍摄的天安门阅兵日融合影像(时间:2015年9月3日11点15分05秒,检阅进行中)。

中心提供的高分二号卫星拍摄的天安门阅兵日融合影像(时间:2015年9月3日11点36分07秒,观礼台)。

亮眼数据铸就昨日辉煌

“十二五”期间,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存储国产陆地卫星0级数据593万景、2级数据396万景。“这些数据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极为宝贵的数据源,也是极为重要的战略信息源。”徐文说。如今,这些数据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和国防建设等众多领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此外,该中心在“十二五”期间建成ZY-1-02C、ZY-3、SJ-9、HJ-1C、CBERS-03/04卫星地面系统,实现了我国首颗陆地观测业务卫星、我国首颗民用立体测绘卫星,以及我国首颗民用SAR卫星的数据处理;建成GF-1/2/3/4卫星地面数据处理系统,并投入运行,确立了中心作为高分专项地面系统的技术总体单位。同时,该中心在轨运行的卫星数量由“十一五”末的2颗增加到了目前的11颗,计算能力由当时的17万亿次每秒提升到了现在的110万亿次每秒,日均数据处理能力由1TB增长到了14TB,在线数据存储能力由300TB扩展到5000TB,提升了17倍,卫星数据处理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3年,中心全面完成资源三号卫星地面系统数据处理中心建设项目“嵩山固定式靶标场”建设及涂料涂敷工作。该场是我国第一个遥感卫星固定式靶标场,改变了卫星几何检校的工作流程。

“四个转变”激发创新活力

“‘十二五’期间,经过努力,中心从单一的应用推广到基本形成了基于业务的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了‘四个转变’。”徐文说。

徐文口中的“四个转变”,即从单纯的数据分发到综合应用的产品体系的转变;从数据零散应用到行业、区域应用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变;从单星应用到多星综合应用的转变;从数据服务到信息服务的转变。

在系统建设方面,该中心的“基于云计算的地面处理系统”首次将云计算技术与遥感原始数据处理技术融合,建立了处理与存储统一的云计算架构,提出了可伸缩分块遥感数据并行模型,突破了遥感原始数据处理的云计算关键算法,克服了传统算法I/O瓶颈及效率问题,处理时间由小时级加速到分钟级,可靠性与可扩展性显著提高,大幅降低了系统建设成本。

而在分发服务体系运行方面,该中心还建设形成了基于光纤专线(20条)、电子政务网、互联网三网合一的,面向不同层次、多类用户的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了高分网格,能够实现卫星遥感标准产品、应用产品的有效共享。服务效率不断提高,数据产品分发应用急剧增长。截至2015年10月,该中心分发数据超过1000万景,并建成HJ-1A泰国接收站、CBERS-04新加坡地面站和CBERS-04南非接收站共3个境外接收处理系统。这标志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目前已具备国际一流分发服务能力。

“六大目标”书写明日华章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将其“十三五”总目标定为“全面建设国际一流对地观测数据中心,具备全球化的对地观测与服务能力,努力成为全球对地观测领域的排头兵、我国遥感卫星运营与服务的主导力量、我国卫星遥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集团公司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生力军,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尽管总目标只有百十字,却道出这家航天单位的壮志雄心。“我们将具体围绕六个目标做文章。”作为单位的“一把手”,谈及未来规划,徐文成竹在胸。

未来5年,该中心将首先努力使陆地、海洋和大气观测卫星地面接收站网实现跨区域一体化,陆地、海洋、气象数据中心协同服务、互为备份,应用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其次,完成“十三五”期间发射的各颗陆地观测卫星的在轨运行管理,数据处理、归档和分发服务,同时完成定标场网建设,具有规模化的运行能力。

同时,该中心将形成以1米分辨率数据为主的业务服务能力,高、中分辨率卫星重访和应急响应能力将大幅提升,实现每天对任意地区重访1次,使定量化、业务化应用水平稳步提升,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自给率达到60%左右。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还将一方面建设稳定可靠的数据核心网格系统,基本建成共享网络平台,形成接收节点、数据中心节点及各应用系统节点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改进用户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政府决策、行业应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公益需求,实现产品系列化、解决方案系统化、数据应用业务化,促进产业化发展,满足市场需求。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该中心将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吸纳国际其他相关卫星资源,加密星座,并适当增补若干境外地面站,完善全球遥感数据接收处理网络建设,提高重访周期与监测能力,实现我国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和处理系统的国际市场拓展。

此外,体制机制创新也是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未来极为关注的方面。该中心将探索国家公益服务和产业化发展并重的运行模式,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同时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战略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崔恩慧)

京ICP备13027524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网站管理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网站运维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技术支持:北京航天四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