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6年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的日子。每年两会召开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都会提出一些与航天相关的议题,其中航天技术应用总会成为两会期间关注的焦点之一。 其实,随着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航天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国民经济与生活中。当你知道真相后,你也许会惊呼,高大上的航天技术这么“接地气”。 举个例子,如今,和朋友出门游玩时,手里拿个小巧玲珑的数码相机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是你知道吗?数码相机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969年7月,“阿波罗”登月飞船上的航天员在月球上拍下了数码照片,尽管那个时候专用于航天事业的数码相机所拥有的分辨率还达不到30万像素,仍然使用感光胶片作为记录媒介,但图像信号却能通过卫星系统顺利传送到地面指挥中心,这对于航天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后来日本索尼公司率先对这种曾经用于军事科研的产品进行民用化研究,如今,数码相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 此外,婴儿使用的尿不湿就是最早航天技术转民用的成果。方便面里的蔬菜包,源自航天员食品中的真空脱水技术;运动鞋的“中空吹塑成型”的制造技术,源自航天服设计的灵感;航天员抗骨丢失、抗肌肉萎缩的技术成果,已部分应用于长期卧床病人的“双抗”治疗;甚至IC卡、网上银行、手持遥控器换频道都与航天技术不无联系。 再说说近些年来咱们中国航天技术的应用。在卫星应用、特种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先进材料及应用、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均有“明星”产品。 例如,卫星应用领域,形成了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卫星广播通信等优势产品和服务;在石油石化行业,依托火箭发动机和火工品技术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形成了高速泵、安全阀、航天煤气化工程、增雨防雹火箭、石油火工品等“拳头”产品;在节能环保领域,基于空气流体理论,形成了气动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产品和工程服务。此外,还有被民间喻为“消防火箭炮”的高层楼宇灭火系统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不但推动了军工技术的二次开发和应用,而且带动了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 先说说大家熟悉的北斗吧,目前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延伸出的产业链越来越广泛,“北斗+”应用于不同行业,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 “北斗+农业”构成北斗农业信息体系,“北斗+电商”构成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平台体系,“北斗+智慧城市”打造北斗智慧城市系统工程,“北斗+智慧养老”构成智慧居家养老监控系统工程,“北斗+加油系统”打造北斗海上加油系统。此外,“北斗+旅游”、“北斗+教育”、“北斗+医疗”等理念正在舞动北斗运营的新格局。所以说,“北斗+”,就是“北斗+万家”。 再看看太空育种,中国航天很早就进行了“太空诱变育种”的试验,当时在航天器上搭载一些农作物种子,后来又陆续搭载了青椒、甜瓜、番茄、西瓜、豇豆、萝卜等品种以及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此外,杜康酒曲、植物种苗红豆杉的组织胚胎、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灵芝、杂交水稻、桂花树、罗汉果和芦竹以及河北怀来县的葡萄种子等都曾搭载中国航天的航天器进入过太空。 品种更多,产量更高,太空育种让人们的餐桌有了更多的选择。 再拿举世瞩目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来说,涉及到众多的学科门类和技术领域,通过航天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推动了物理学、化学、现代力学、地球科学以及材料、工艺、制造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的提升,带动了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 例如,神舟三号飞船上进行的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包括蛋白质和其他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实验和生物细胞培养实验,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中获得了结构完整的蛋白质晶体样品,有利于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其特殊功能信息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获取以至生产高纯、高效的生物制品和进行生物药品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怎么样,看到这里就禁不住“哇塞”了吧! 这些航天应用,数不胜数,实在是太多了。总之,小伙伴们继续关注航天发展,享受航天技术民用带来的便利吧。(郝南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