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接受媒体采访,对外介绍了关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的相关情况。 嫦娥五号2017年将取回第一抔中国月壤 中国探月三期嫦娥五号计划2017年前后实施“奔月—落月—采样—返回地球”。 嫦娥五号由轨道器、上升器、着陆器和返回器组成,像“葫芦娃”一样串在一起。嫦娥五号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此外,嫦娥五号任务还有“三新”。全新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全新的火箭——长征五号、全新的发射场——海南文昌。 
2018年前后发射嫦娥四号 月球背面软着陆 中国计划2018年前后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嫦娥四号原本是探月二期“落月任务”的备份星。嫦娥三号圆满完成月面软着陆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论证,嫦娥四号被赋予更新的任务和挑战——月球背面软着陆。截至目前,人类得到的月球背面的信息都是拍照得来的,都不是就地考察得来的。 “月球背面和正面软着陆在‘落’月的本质上没有区别,嫦娥四号任务最大的难点在于人类在地球上无法与月球背面直接通信。地月关系有潮汐锁向,人类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看不到月球背面和部分南北极。如果不解决通信问题,就不知道嫦娥四号有没有落到月球背面、落得好不好,是否正常开展月面工作。”叶培建说。 中继卫星“照亮”嫦娥四号 为“照亮”嫦娥四号“驾临”月球背面之路,一颗承载地月中转通信任务的中继卫星将在嫦娥四号发射前半年“布”到发地月拉格朗日L2点。 “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是第一次。探月活动中,利用中继星实现地球与月球背面的通信,是中国人的创举。相当于距离月亮8万公里的地方‘布’了一个通讯站,可与地球保持全天候的通信。”叶培建说。希望这颗星是颗“长寿星”。这样,未来几年如果有别的国家探索月球背面,也可以得到中国中继星的通信服务。 嫦娥三号超期服役 状态“挺好的”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远远超出我们设想。原本着陆器和月兔号月球车的设计寿命分别是1年和6个月。” 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为我们对月球探测器的长寿命、高可靠性设计带来帮助,也对国产元器件的评估带来好处。 “看起来,它还能继续工作下去,挺好的。”叶培建说。 着陆器再次成功自主唤醒 玉兔不能走了 嫦娥三号已超期服役约15个月。它的着陆器一切正常。2月18日,嫦娥三号着陆器成功自主“醒来”,进入在月球的28个白天——月昼。嫦娥三号着陆器上的月基天文望远镜等有效载荷及工程参数测量设备工作正常。 “玉兔号月球车驱动机构发生了问题,不能走了。太阳能帆板也受到影响,原本有一侧的太阳能帆板月夜期间能合起来,把月球车盖上保温的,现在合不了了。即便如此,由于热控比较好,月兔还是能够唤醒,并把遥测数据下传地球。”叶培建说。 开放的嫦娥三号 全人类共享 “嫦娥三号任务科学探测数据已陆续向全球开放共享,这对我们认识月球、在月球上看外空很有帮助。”叶培建说。 嫦娥三号在月面拍摄的图像数据全部公开,其中包括数以千计此前从未被公开过的高清真彩色月面图像,公众可以任意下载保存。精彩照片请点击此链接《高清无码照全公开!月光背后无人知晓的寂寥~》 “广寒宫里,嫦娥三号的故事,在继续。人类讲述月球故事,也在继续。”叶培建说。 
嫦娥二号不断刷新宇宙深空的“中国高度” 如今,嫦娥二号还在超期服役,还在飞。“嫦娥二号表现优异,大约会在2020年前后回到地球附近。”叶培建说,嫦娥二号已经成为太阳系的小行星,围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行。 我国探月工程总体分“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二号原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嫦娥一号成功完成绕月任务后,经论证,嫦娥二号成为嫦娥三号“落月”任务的先导星。 5年多来,嫦娥二号有哪些壮举呢?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获得世界首幅分辨率为7米的全月图;为嫦娥三号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在拓展试验中首次从月球轨道出发飞赴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科学探测;在距地球700万公里处实现了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飞越交会探测。有关测控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年中,嫦娥二号已突破1亿公里深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