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院43所机加总装中心主任 刘小建 1995年至今,他已在科研生产一线工作21年,担任机加总装中心主任期间,创新工艺方法和生产流程,近三年,科研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为国防军工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创新工艺方法,突破研制瓶颈。 因生产任务量急剧增长,现有工艺技术越来越成为型号研制的桎梏。针对某重点型号复合材料构件铆接难题,组织开展复合材料铆接工艺技术研究,通过设计专用工装、铆接性能试验、铆接参数优化等方法,解决了复合材料在铆接过程中易掉渣、易开裂等铆接难题;针对以往壳体机加手动攻丝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在现有设备上开发了自动攻丝系统,解决了手动攻丝过程出现的易偏、滑扣等技术难题,目前该技术在43所得到了广泛应用,攻丝效率提高1倍以上;针对产品胶粘效率低、固化时间长等弊端,主持新型胶粘剂的研制工作,使产品固化时间由原来的48h缩短为24h,缩短工艺时间50%,为高密度发射形势下的批产任务顺利完成赢得了宝贵时间。 工作身先士卒,业绩屡创新高。 虽然存在夫妻两地分居等生活困难,刘小建却连续五年放弃节假日和年休假,坚守一线,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先后完成机加总装中心整体搬迁、500余份工艺技术文件编写和审核、30余项管理制度的编制,以及三条生产线资源合理配置等工作。 2013年,在承担繁重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周密策划、合理组织,坚持边生产边搬迁,最终实现100余台(套)设备的搬迁工作,且同年任务完成率达到100%。 自2011年起,车间任务量大幅增加,刘小建对生产过程进行了流程再造,对复合材料机加、喷砂、总装等三条生产线进行了工艺优化、设备改造,实现质量控制、技术反馈、生产进度的闭环管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科研生产任务完成量连创新高,尤其是2015年科研生产任务完成量比2014年翻了一番,且质量交验合格率达到100%,为国家重点型号研制做出突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