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乐德:无愧于航天 无愧于祖国发布时间 : 2016-04-13
来源:中国航天报
“天线展开到位!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专用天线在轨成功展开!”随着指挥员清晰、嘹亮的口号,整个飞控指挥中心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国通信技术试验系列卫星的首颗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通信卫星重点领域研制能力实现重大跨越。 多少个日日夜夜,个中滋味,也许只有全程亲历和见证者才会有深刻的体会。 风险把关人 型号当家人 作为迄今为止我国性能最先进,成本、效能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卫星之一,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的新产品多、技术跨越大,很多都没有成熟和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邱乐德在接受任务时就说过:“组织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我,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能也只有成功才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因此,一定要把技术风险识别透、控制措施制定细、过程数据记录全、落实结果把关严。” 立项初期,邱乐德用“展得开、控得住、收得到”概括了这颗星的研制风险。 研制初期,他组织大家梳理了飞行过程中影响任务成败和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识别出具有型号特点的6项系统级风险点,并将系统级风险逐级延伸并层层分解。 越早识别出风险,才能越早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对此,他带领团队研究实施了一系列控制风险的举措。 对系统级产品尽量选用成熟技术和技术风险小的方案;在前期论证时进行了多方案比较,狠抓设计环节;强调地面验证的充分性,组织论证实施天线试验项目共计291项;发挥总体优势,把握相互接口和多学科交叉环节;优化设计,提升载荷效能;依托高校,开展动力学仿真等等。 正是邱乐德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督促团队确保了整个任务的圆满成功。 在型号研制攻关阶段,困难重重,但邱乐德身先士卒,主动承担夜班值守,只要现场有工作,他总会第一时间出现。面对提前一周发射的要求,他精心组织,以身作则,从大局出发,连续昼夜奋战,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了发射任务。 只有成功才能站稳脚跟,只有创新才能有更大发展。团队成员如是说道:“正是因为有了邱总,正是在他‘谦虚谨慎做人、一丝不苟做事’态度的影响下,我们整个研制队伍跨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最终保证了型号任务的顺利进行。” 技术和管理的“双创” 在邱乐德的带领下,项目研制团队以梦为帆,踏浪前行,历经八年预先研究,六载奋力攻关,先后征服四大关键技术、六大技术风险项目…… 创新是航天发展的精髓,也是邱乐德带领大家完成技术攻关、推进项目研制的诀窍。 尤其面对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这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管在技术突破还是在型号管理上,他都善于摸索尝试并进行创新。 针对系统级风险项目新技术天线的研制,邱乐德组织大家开展了相关研究及应用,建立了天线各阶段的系统事故链模型,组织对5项关键事件进一步开展了详细的故障分析,识别薄弱环节并完善故障预案,首次建立了适用于天线展开过程系统事故链分析的工作流程。 在型号初样阶段,邱乐德带领团队以初样研制的可靠性设计、仿真、验证工作为基础,按照“突出重点、独立实施、专业深入、量化控制、过程闭环”的原则高效实施了可靠性独立评估工作,建立了独立评估工作的新方法。 同时,团队创新开展了新研型号间交叉审核的工作,确保了产品设计合理,过程控制符合要求,并总结形成了新研型号间“背对背”交叉复核复审的质量管理方法。 此外,团队还“走出去”,与知名高校开展动力学仿真试验,首次突破了复杂柔性部件展开过程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型号研制。 干型号,也是带队伍 在型号研制过程中,邱乐德一直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技术交流,营造了吃透技术、主动钻研的良好氛围。通过型号研制,整个团队保持了极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团队中也走出了许多型号研制的骨干力量。 也正是因为有了平时的积淀,邱乐德和整个团队面对地面测控系统发生的指令上星无法执行的异常情况,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最终成功完成了异常情况处理。 邱乐德一直坚信,只有取得领域的突破,才能拥有领域的话语权。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专用卫星系统从低轨到高轨的跨越。而他也一直在主持制定后续领域卫星发展的总体方案和发展思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卫星及有效载荷总体方案,并得到用户和上级机关的好评。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着眼未来,后续的工作已然全面展开。对此,邱乐德只说了十个字:“无愧于航天、无愧于祖国。”这是他的处事信条,也是一个航天事业领军人的心声。(曾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