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做合格党员  >  先进典型 > 正文

王小勇:创新路上的点子“王”

发布时间 : 2016-04-11      来源:中国航天报  

与其他航天产品不同,空间光学遥感相机如同一件件个性十足的“艺术品”,其技术创新性远高于继承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8所空间光学遥感专业总工程师王小勇,就是带领团队做出这些艺术品的人。

从成功中挑出“硬骨头”啃

2007年5月,由王小勇任指挥和主任设计师的遥感二号01星相机成功发射。这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台三反光学系统相机,使我国对地观测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当其他人都沉浸在成功喜悦中时,王小勇却在思考一个问题:由于光学镜头主反射镜对外界应力过于敏感,01星相机装调过程异常艰难。02星相机研制周期短,再按老思路装调肯定不行。

从成功在轨的产品中挑出硬骨头啃,并不容易,但王小勇迎难而上。由于改进前考虑周全,问题定位准确,试验充分,操作方法巧妙,整个完善设计的解决方案进展得比想象中顺利,连老资格的航天专家都由衷地赞叹他,“小伙子肯动脑,决策有魄力,问题找得准,还能想出破解办法。”

经过改进,“敏感”的镜片变得“刚强”后,以往难度较大、动辄耗时一年多的相机系统装调工作变得一次成功,周期缩短为两到三个月。2008年年底,02星相机不负众望地从太空传回了第一幅图像,清晰度显著提升,赢得用户的一致好评。

拿下高分系列相机“拦路虎”

高分辨率相机普遍是大口径、长焦距的“大家伙”,异常敏感的镜头让光学装调只能在夜深人静时进行,可即便如此,镜筒和镜片微小的重力变形依然是挡在研制团队面前的拦路虎。如何能摆脱重力的影响?这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可王小勇在项目启动初期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他带领团队没日没夜地攻关,在各种讨论中,王小勇总说:“所有过程都要用数据说话。”大家的发言中渐渐没有了“大概”“差不多”“基本上”这样的表达。时间一久,王小勇有啥说啥的直爽性格、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和重要关头精准的决断力都让大家由衷地敬佩。

最终,高分辨率相机成像质量优越,重力卸载技术得到了有力验证。这项技术不仅让508所收获了多项专利,还为后续其他相机研制扫除了障碍。

凭借在遥感领域的建树,王小勇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也获得过多项荣誉。近期,他将赴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交流访问,他说:“我今年44岁,面对‘重新来过’的状态,我从来没有害怕过。”(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