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循江:仰望夜空的追“星”人发布时间 : 2016-04-08
来源:中国航天报
郑循江(居中者) 璀璨的夜空对郑循江来说,不仅是世上最美妙的画面,更是他事业的底色。他用15年的坚持,研制成功国内一流的星敏感器产品,也为我国该项技术在国际上争得了话语权。 这条路,如此难走 2001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803所开始研制卫星核心产品——星敏感器,入所仅两年的郑循江加入了团队。 研制异常艰难,很多人陆续离开,但他始终坚守。直到2009年,星敏感器产品在飞行试验中表现未能尽如人意,“走不下去了”的念头第一次在他的脑海中萌生。 短短数月,他的头发不仅白了不少,还掉了许多。顶着巨大的压力,仍心有不甘的郑循江选择再试一试。 2010年,在研的高精度高动态星敏感器获得了飞行验证的机会,前提是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交付正样产品。面对这唯一的机会,一向沉稳内敛的郑循江大胆立下“军令状”。 短短8个月,正样产品研制成功,在随后的在轨测试中,该产品以超过99.9%的运行稳定性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要做就做到最好 “我们起步晚,如果产品性能只是与对手差不多,就无法赢得市场。”郑循江对于市场有着清醒的认识。 在开展某高精度星敏感器研制工作时,与国内同行在传统技术基础上不断改进的思路不同,郑循江在方案设计之初便甩开了单纯的小改小革,在国内首次采用最新的探测及星图识别方案,最终帮助该所率先获得了该型产品的研制任务。 2015年,该所和宇航领域某顶级供应商合作的某高精度星敏关键技术项目正式启动。 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郑循江已记不清为了项目出差了多少次,但他记得反复汇报修改后形成的《立项论证报告》有厚厚52页、3万余字。 对方最初只想卖产品给该所,但郑循江始终坚持,必须开展技术合作。“最终,对方在充分认可我们技术能力后,不但同意开展联合研制,还决定将我们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说到此,郑循江的眼睛里闪出了亮光。 仰望那繁星点点的夜空,郑循江和他的团队有了更加远大的目标:他们要引领国内星敏感器技术的发展,将产品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精品之作。(李柏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