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做合格党员  >  先进典型 > 正文

周伟敏:自主创新才能对标世界一流

发布时间 : 2016-03-23      来源:中国航天报  

“我们要通过自主创新服务航天强国建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科技委常委、遥感卫星八号总指挥周伟敏的这句话掷地有声。

正是凭借自主创新,他带领团队研制的遥感卫星八号成为我国第一颗宽幅光学卫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并在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集成创新到自主创新

“相片很好,望继续努力。”这是中央领导看到遥感卫星八号拍摄的图像时的批示。这些图片凝聚了研制团队的全部智慧和心血,而上级领导的鼓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周伟敏介绍,传统光学卫星需要几天时间拍摄好几张图像才能拼合成一幅完成的图像,而遥感卫星八号成像视场较大,形象一点来说,这颗卫星的一张图像就可以把上海市拍全。这一特点使其在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一次,渤海湾的海冰严重影响了远洋油轮的航行,正是因为有了遥感卫星八号提供的海冰监测数据,才帮助工作人员分析出正确的航行路径,确保了油轮的航行安全。

此外,据介绍,该卫星在国内首次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实现了卫星宽幅推扫成像,有效解决了像移偏差严重影响成像质量的难题,并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遥感卫星八号这些卓越的性能得益于卫星采用的诸多先进技术,而先进技术的获得来源于研制团队对自主创新的执著追求。

让风险暴露在项目前端

周伟敏担任遥感卫星八号总指挥时是2006年,3年后,第一颗卫星发射,目前卫星已超期服役但表现良好。

回顾这10年的心路历程,他说:“我们在方案阶段的前期就梳理和识别出10项风险点,并提前完成了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在初样阶段做深做透,让风险彻底见底,后面的路走得就会比较顺,这就是我的心得。”

如今,高密度的发射节奏对研发团队提出更高的要求。团队创新管理,主动采用项目管理的办法,编制了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卫星研制管理规范,探索形成了八院卫星的小批量生产模式。

对于此次获得集团公司创新奖表彰,周伟敏说:“这首先是团队功劳的体现,而且获奖只是一个好的开始,能鼓励我们以后做得更好。”他认为航天型号是个系统工程,和高校一人负责一个项目不同,团队创新文化非常关键。所以,作为团队创新的领路人,他提倡“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能获得提高”。

“自主创新的新体制、新观念、新思路层出不穷,我们要及时转变观念。”周伟敏介绍说,当前,传统光学卫星正在向薄膜光学卫星发展,他带领团队主动拓展相关技术在卫星领域的应用,并与用户单位、科研院校一起攻克难题。(岳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