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桥:一名海归的航天“星”路发布时间 : 2016-03-03
来源:中国航天报
2013年,赵桥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回到祖国,他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509所一名星载软件设计师,他的航天之路也从这里开始…… 当时,单位刚开始采用全新的软件测试平台,这个高端的进口货没人用过,配置方法、操作流程都需要摸索,文档资料也十分有限,赵桥凭借良好的外语和技术功底,查阅了大量外文手册资料,深入钻研,将影响该工具使用的技术“钉子”一个个拔除。 之后,他针对部门软件工程特点,摸索出一套测试流程,还整理成手册指南以便其他同事也能快速掌握。 随着型号任务逐渐增多,对软件重复使用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复用率最关键的是框架设计,而这也是困扰设计师的一项难题。不同型号对软件功能要求千差万别,要将它们套在一个模子里,需要解决现有框架接口关联复杂、模块划分模糊、通信方式多变等问题。不少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改动就会造成其他模块性能降低,甚至要重新设计。赵桥不厌其烦地对数百个接口、变量进行梳理、归纳、试验、再梳理、再归纳、再试验,如庖丁解牛般寻找复杂系统背后的脉络。 传统的程控框架往往采用队列实现,使得程控的复用率很低。为此,赵桥依靠在算法研究上的功力,另辟蹊径,探索出新的方案,极大提高了程控的性能和复用率。经过多少轮的抽丝剥茧,软件复用框架终于正式建立并准备付诸实施。 这不仅大幅提高了综合电子软件模块的复用率,而且融合了各型号框架的精华,弥补了先前在性能、可靠性方面的缺点,为软件产品的质量提升与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郑莲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