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做合格党员  >  先进典型 > 正文

刘密:“电”亮梦想的青年产品设计师

发布时间 : 2016-01-22      来源:中国航天报  

婚礼当天,宾客还没散尽,新郎刘密却提前离席赶火车出差去了。每当提起这事,这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29厂的小伙子都会不好意思地解释:“用户等着我去解决问题,没办法啊。”

从“蓄电池”到“发动机”

刘密入厂的时候正赶上该厂宇航电源产品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小伙子内心涌动着奋斗的激情。

在做好师傅交代的本职工作后,他总爱主动地给其他设计师打下手。在打下手的过程中,他学习着前辈的经验、磨练着自己的技术,就像一块蓄电池一样从工作中吸取着成长的能量。很快,他就熟悉了宇航电源产品的设计流程,从一名“菜鸟”成长为设计骨干。

2011年初,某新型号电源任务上线,刘密主动请缨,承担了某型号三种定型产品的设计改进工作。从此,在实验室的角落里,经常会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忙碌的身影,他时而注视着示波器上的波形图,时而拿起烙铁焊接元器件,时而设置电子负载参数……半年时间内,他啃掉了这块硬骨头,最终产品的体积减小了50%,重量减轻了40%,功率密度提高了一倍。

经过一次次任务的淬炼,刘密的能力提升得越来越快,入职刚两年的他承担了6个型号15种电源产品的研制任务。繁重的设计工作,月均过百小时的加班,细致耐心的协调,稳步推进的工作进程……年轻的刘密完成了从“蓄电池”向“发电机”的转变,为部门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从“救火队员”到“设计高手”

作为航天器的能源核心,电源产品既关键又复杂,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每个问题都可能关乎整机的健康,需要电源设计人员第一时间加以解决。

刘密婚礼当天的提前离场就源于用户十万火急的求助。他常开玩笑说:“我们不光是电源产品设计师,还是帮助用户解决难题的‘救火队员’。”

目前,刘密入厂刚刚5年,他所设计交付的产品已累计超过200台套,其中很多产品都已飞上太空,至今还在为卫星提供着稳定的能源。刘密说,自己也是航天这颗“大卫星”上的一枚小小的电源产品,尽管微小,但是他愿意为之奉献青春,愿意为之发光发热。(张倩倩 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