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缩写:CZ-7),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为主研制,是为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和未来运载火箭更新换代的需要而研制的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无毒、无污染的中型液体火箭。长征七号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箭体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四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达到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 正文
长征七号发射进入倒计时阶段 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现场
发布时间:2016-06-24    来源:中国航天报

6月22日清晨,经过凌晨一场大雨的洗礼,海南文昌发射场的朝霞格外美丽。6点刚过,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大厅里早已是一片忙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就静静地矗立在这里。

早上8点整,承载着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搭载载荷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高达53.1米的长七火箭首次亮出真容,挺拔地“站立”在活动发射平台上。经过约3小时的平稳行驶,长七火箭被安全转运至发射塔架——首飞的起点。

经历了从天津港到清澜港6天半的海上漂泊,又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垂直测试厂房准备工作,长七火箭终于在这一天“走”上发射塔架。

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长七火箭与搭载载荷组合体正式进入发射阶段,火箭计划于6月25~29日择机发射,执行首次飞行试验任务。

活动发射平台缓缓地向前行驶,从技术区到发射区,与长征二号F火箭转运相比,长七火箭的轨道距离不仅路程更长,达到2700米,而且还需要经历4个60度的转弯轨道。

为了保护生态,避免破坏长七火箭垂直测试厂房与塔架之间的一片湿地,长七火箭与长五火箭共用一段笔直轨道。长七火箭实现转弯行走,这在长征火箭发射史上还是头一次。

当平台行驶至第一个弯道的关键点时,这位重达1800吨的“大块头”减缓速度,由于转运时箭体内还没有加注燃料,而“头部”整流罩已经“包裹”着载荷,火箭可谓处于“头重脚轻”的状态,转弯时速度要比直道慢一半,不能超过每分钟15米。

蓝天白云下,一阵微风吹过,轨道旁的水塘泛起涟漪,火箭在水中的倒影随风摇曳。在稳稳地经过了两个转弯后,长七火箭进入笔直的共用轨道。

平日里整天围着火箭忙上忙下的试验队队员们也终于有了与火箭亲密接触的美好时光。即使是烈日当头,仍有很多人全程陪伴着火箭,像护送自己的孩子一样。

整个转运过程中,为了能够让长七火箭稳稳地“站”在活动发射平台上“走”向发射区,需要活动发射平台稳健有力地支撑,而火箭结构也特别做了防风加固设计。另外,火箭的“腰部”还装有一套防风减载装置,可抵抗八级风。

与现役火箭不同的是,此次垂直转运的不只有长七火箭,还包括整个发射平台。长七火箭“乘坐”的活动发射平台内装有一套测发控地面设备,跟随火箭一同“行走”,气、液路系统通过脐带塔和摆杆与火箭连接,保证火箭在转运过程中和转入发射区后,箭地之间气、液、电连接状态不变。

长七火箭采用了改进后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场“新三垂”测发模式后,不仅缩短了火箭在发射区的射前准备时间,还有效提高了发射可靠性。

与我国以往在其他发射场使用的发射平台不同,由于海南气候多变、台风频繁,海南文昌发射场几乎把所有的地面支持工作都集中在活动发射平台上来进行,最大限度缩短火箭在发射场的停留时间,迅速完成发射。

“长七火箭整个垂直转运过程十分完美。”型号副总指挥张涛在火箭到达发射区后说道。一路上,试验队员在各个角度和亲手研制生产的长七火箭合着影。“太壮观了,怎么拍都拍不够。”

“非常期待长七火箭首飞圆满成功。”型号总指挥王小军、总师范瑞祥表达了共同的愿望。

下一刻,长征七号将从这里首飞升空,全世界将再次见证中国航天的自信与实力。(李淑姮/文 宿东/摄)

【关闭】    【打印】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4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