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搭载载荷组合体在完成检查测试和全系统模拟演练及燃料加注后,发射进入倒计时。 燃料加注是发射前的一道重要工序,这意味着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已经做好了发射准备。如果气象条件具备,火箭将在未来几个小时内进行发射。 文昌复杂气象不影响发射 今天上午,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区出现了阴雨天气并伴有短时雷暴。这样的天气情况对长征七号的发射会产生影响吗? 文昌航天发射场气象部门今天上午临时增加了气象会商,同时也相应加快了气象观测的密度,数据提供由前一阶段的每10分钟一次提高到每7分钟一次。经过观测和对数据的比对分析后,专家判断,海南文昌复杂气象不会影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其实,长征七号在设计上也具备了在中雨条件下发射的能力,不用太担心。 海运文昌 长征七号是我国第一个通过海运运输的运载火箭。 为什么要海运?公路运输距离过长且颠簸;铁路运输则由于受中国铁路隧道直径的限制,超过3.5米直径的火箭就不能通过;海运则显得更为平稳、舒适。打个形象的比喻:火箭从公路、铁路运输,就像坐“硬板床”;乘船从海上运输,就好似坐“沙发”。 吊装载荷 长征七号采用了“新三垂”测发模式,即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场,缩短了射前准备时间,提高了发射可靠性。 垂直转运 长征七号火箭在转场过程中要拐4个60度的弯。为何要拐弯?因为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长五”火箭的转运轨道是笔直的。“长七”火箭从技术阵地转到发射阵地,必须拐弯。设计人员通过大量计算得出,转弯半径必须为20米,最大转弯角度在60度左右,这样火箭转弯最省劲儿。 火箭发射平台长26米、宽23米、重1800吨,这个“大家伙”又没有方向盘,转弯可没有那么简单。设计人员经过3年的努力,才取得发射平台转弯行走试验的成功。我国也是继美国、欧空局、日本之后第4个掌握“发射平台转弯行走技术”的国家。 脐带供给 现役火箭的管道、电缆都在发射塔架上,这些“脐带”要一直工作到火箭起飞前。而长七有了专门的承载火箭加注管道、供气管道的装置——脐带塔。它的两侧装有6根摆杆,内部铺设有加注、供气、空调管路和箭上众多控制电缆,以及配气台和中频电源房间,因此它的结构及组成是最复杂的。这也意味着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技术又迈出了一大步。 煤油加注 长征七号火箭使用的是液氧煤油推进剂,先加注煤油再加注液氧,液氧加注一般分为三个过程: 第一步:先用小部分液氧加注进入储箱,对储箱进行预冷却; 第二步:预冷工作完成后,会进行大流量加注,直到加至储箱容量90%左右; 第三步:最后进行小流量加注,确保加注精准符合要求。 燃料加注后可以停放24小时,这也创造了低温燃料停放时间最长纪录。 发射塔机架打开 准备点火发射 发射塔机架打开后,火箭就进入倒计时发射状态。和以往长征系列火箭发射相比,长征七号在接到零号指挥员下达的“点火”指令后,将进入短暂的“沉寂期”。约7.4秒后,长征七号才会喷射出白色火焰。 为何会有7.4秒的延时?长征七号火箭点火原理是通过高压煤油本身冲破点火器,推到预燃室,再进入发动机。由于高压补燃会多出5秒的泄压时间,所以导致喷火时间延后,7.4秒后才能看到火焰。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也可用于发射人造卫星等其他航天器。 从5月8日上午在天津港装船起航,到6月22日上午垂直转运到发射塔架,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经过运输卸载、整体组装和全面检查测试,从技术上已完全符合发射要求,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相继就绪。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期待,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这座集科技、生态、环保、人文于一体的现代化绿色航天发射场实现首飞,开启它的全新天空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