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缩写:CZ-7),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为主研制,是为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和未来运载火箭更新换代的需要而研制的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无毒、无污染的中型液体火箭。长征七号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箭体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四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达到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 正文
雷凡培:中国航天再树里程碑
发布时间:2016-06-26    来源:中国航天报

6月25日,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长七首飞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和载人航天建设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这不仅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还打响了我国新一代大型、中型运载火箭首飞的‘第一枪’。”在成功发射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在发射现场,就此次首飞任务的重要意义以及对集团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接受了中国航天报记者专访。

首战告捷奠定坚实基础

长七火箭首飞任务既是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揭幕之战”、新火箭和新发射场的“首秀之战”,同时也是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之后的成果“展示之战”,又恰逢“七一”前夕,还是对建党95周年的“献礼之战”。

雷凡培说,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长七首飞成功对集团公司全年型号任务以及“十三五”起好步、开好局具有重大意义,是中国航天的实力和进入空间的运载能力极大提升的表现,代表着中国航天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长七火箭是今明两年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首战”,它的诞生为载人航天工程提供了可靠的运输工具。明年上半年,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将搭乘长七火箭进入空间。“首飞成功是良好的开端。”雷凡培认为,这次成功还将为下半年长五火箭首飞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管理基础和组织基础。

今年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发射活动的“大年”,全年有20多次宇航发射任务。作为集团公司全年重大宇航发射任务的开篇之作,长七首飞任务的成功为后续长征五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以及明年的天舟一号等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胆创新带动技术进步

25日上午,发射场下起了阵雨,伴随着电闪雷鸣,雷凡培望着窗外说道:“以前我们的火箭只能抵抗零星小雨,现在能在中雨环境中发射,能防8级大风,可以确保火箭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状态。”从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对完成这次首飞任务充满信心。

作为一枚全新研制的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实现了在运载能力、技术创新、环境适应性上的新跨越,新动力使火箭更“环保”,新布局大幅提升可靠性,全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大大缩短了研制进程,“新三垂模式”缩短了发射场准备时间等等。这些新技术的采用基于大量的地面可靠性试验和反复的地面试验验证。可以说,长七火箭突破的每一步关键技术,都能带动后续运载火箭“一大步”的技术进步。

在发射前几天召开的发射试验队座谈会上,雷凡培非常关注风险防控问题,“针对海南特殊的气候条件,研制团队对火箭接插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电缆、接口都进行了灌胶处理,并放在水里浸泡七天进行了充分的测试。”雷凡培举例子说道,“类似这样的试验还有很多,工作做得深化、细致,问题分析得到位,落实得充分,这是长七团队取得首飞成功的重要法宝。”

为了这次首飞任务,长七火箭队伍历经了8年研制时间,花费了很多心血。“长七火箭团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采取了各种措施,以确保万无一失、首飞成功。”雷凡培说道。

中国航天“十三五”值得期待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长七火箭实现了“成功首飞”的预定目标,不仅为后续空间实验室任务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我国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了重要基础,也让更多人对中国航天“十三五”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长征七号虽然以完美的首飞交出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但后续任务依然非常艰巨。根据任务目标,后续3次飞行任务分别为:今年9月中旬,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10月中旬,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明年4月中旬,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而今年下半年将同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首次飞行任务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大幅提高我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对我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推进和空间站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除长七、长五首飞以外,“十三五”期间,集团公司每年承担的宇航任务都将在20次以上,每年都有重大宇航型号任务。在载人航天工程领域,集团公司将完成空间实验室任务,完成空间站试验核心舱建设,为建造我国独立自主运行的空间站奠定基础;在深空探测领域,将开展探月工程三期任务,目标是实现“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成功建成,使我国具有更高导航、定位、授时能力和更高的空间、时间、光谱对地观测能力。集团公司计划通过5年的时间,突破重型运载火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为2030年左右重型运载火箭的首飞打下基础。预计到2020年,我国在轨航天器数量超过200颗,年均发射数量到30次左右。

成功之时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次任务成功之后,对集团公司完成‘十三五’目标,以及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和后续发展,必将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雷凡培希望集团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能够以长七首飞成功为基础,进一步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取得全年各项任务的圆满成功。(李淑姮)

【关闭】    【打印】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隐私与安全

京ICP备13027524  |  京公网安备:11040102100209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网站维护:中国航天报社  邮箱:casc@spacechina.com  电话:010-687674924    传真:010-6837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