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山一行在展厅了解航天事业发展成就
2016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于9月17日~23日相继在全国开展。在今年的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中,公众的视野里走来了一位绝对的主角——航天科技。在中国科技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中国科协联合主办,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中国宇航学会)承办的“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航天科技成果展”隆重亮相。
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和刘奇葆、李源潮、郭金龙、万钢等领导同志,以及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吴艳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等领导莅临展馆,在航天科技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吴燕生等全体党组领导陪同下,参观我国航天事业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从中国科技馆西广场的天宫二号模拟舱,到东门内的长征一号火箭实物,整个场馆弥漫着浓郁的航天高科技气息。
展厅里,中国长征火箭家族成员一一亮相。刘云山对前不久在中秋夜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的长征二号F火箭尤为关注,并询问了我国最大推力火箭长征五号的工作进展。
走到遥感卫星成果展示区,刘云山等领导同志在呈现着全国遥感地图的屏幕前停下了脚步。地图上,地面的车辆清晰可辨。
“这是用什么卫星拍的?”刘云山问。
“这是2014年发射的高分二号卫星拍摄的画面。高分二号是我国目前分辨率最高的民用遥感卫星,达到了0.8米。”雷凡培介绍,“我国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已经运用它开展了普查活动。”
接着,刘云山观看了由幻影成像技术展示的我国未来空间站建造过程。空间站模型悬吊在空中,刘云山颇有兴致地举头仰望。雷凡培与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向刘云山等领导同志介绍了我国空间站的构成、任务安排与研制进展。
刘云山不断点头,表示赞赏,并就感兴趣的问题与身边的航天人交流。
在中国科技馆一楼的这个展厅里,还陈列着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返回式卫星实物、神舟三号返回舱、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模型、零碳氢能利用解决方案沙盘、重达180斤的太空南瓜……中国航天60年的重大工程和军民融合成就,在2300平方米的展厅里一一呈现。领导同志们一路观看,一路称赞。
走出展厅时,一枚横卧的硕大的白色火箭引起了刘云山的注意。这是我国长征火箭的元老——长征一号的一枚备用发射箭。
“这个火箭是真的吗?是什么时候造的?”刘云山问。
“这是真实的火箭,是1984年生产的,曾经参加过国庆35周年阅兵。”工作人员回答。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将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这是中国人开发和利用太空的起点,也成为中国航天60年历史中至关重要的里程碑。
刘云山表示,我国航天成就令人鼓舞,载人航天精神弥足珍贵,要大力弘扬航天人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使之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动力。
借助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的契机,中国科技馆里同时布置了大量趣味横生的航天科普体验项目。在二楼展厅里,“航天科技小课堂”正在热热闹闹地上着课。一个孩子挥舞着手臂,面前的机械臂根据他的动作伸缩挪移,抓取目标物。这是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研发的青少年科普课程中的一项,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太空机器人的基本原理。
这个体感机械臂吸引了刘云山的目光,不禁亲自体验了一把,机械臂准确地模仿着手臂的动作。刘云山笑逐颜开,勉励孩子们打好学习基础,放飞想象翅膀,努力实现科技梦想。
刘云山在当天参观活动结束前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科普工作,激发创新热情,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刘云山说。一群青少年围绕在刘云山身边。“科普要突出青少年这个重点,把科技教育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各阶段,帮助他们养成科学兴趣、树立创新自信。”
在中国科技馆的四层,另一个2300平方米的展厅也即将开放。当天,集团公司党组领导前往展厅调研布展工作。这个名为“太空探索”的展厅以充满科技感的航天科普为特色,在火箭发射、月球科考、火星漫步、遥感地形沙盘等项目中,观众可以借助VR、AR等最新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航天高科技体验。(倪伟/文 柯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