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六十年中国航天风雨历程 砥砺当代青年奋然前行
发布时间:2016-08-24

蓝色实践团在文昌航天科普馆合影留念。

“与祖国共命运的人生轨迹,光耀祖国的天空。”当文昌航天科普馆里的荧屏上映出资料片《钱学森》的结语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8月20日,参加2016“中国梦 南海行”全国大学生爱国主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的学生代表前往文昌航天科普馆,参观了中国航天六十年科普展、钱学森专题展及六十年航天邮展,并观看钱学森资料片,了解中国航天发展六十年风雨历程,倾听中国航天人奋斗故事并分享观后感,这次活动给他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国航天课。

实践团成员听取航天馆讲解员介绍中国航天六十年科普展。

六十年风雨历程 中国航天之路砥砺青年

实践团首先参观了中国航天六十年科普展,在讲解员的解说中,追随中国航天六十年的发展足迹,领略了中国航天发展的艰辛与成就。

据航天科普馆讲解员介绍,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往太空,动听的《东方红》乐曲传遍全球。从此,中国航天事业一次次取得突破。

1975年,我国用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 ;1981年,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将3颗卫星送入轨道;1984年, 新型“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送入赤道上空的静止轨道运行;1992年启动神舟号载人航天工程,并于1999年至2002年发射了神舟号系列飞船…… 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中国也因此成为真正的航天大国。

中国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开出硕果,至今已走过六十个年头。六十年风雨历程的背后,是几代航天人的不懈追求与辛勤探索。展柜中,中国航天飞行器实物模型描绘了这六十年发展轨迹,吸引了实践团成员的目光。东方红一号卫星、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对接、嫦娥三号等,记录着中国航天发展的历史;航天飞机、月球车、月球着落器、宇航员训练服、航天载人工程搭载物,书写了航天技术的革新与进步。

在展厅的一面签名墙上,写满了航天英雄的名字,“杨利伟”、“聂海胜”等赫然在列。他们代表着千千万万个艰苦奋斗的中国航天人。他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品质也将激励当代青年继承前人衣钵,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数十载呕心泣血 中国航天之父鼓舞青年

进入航天科普馆二楼,实践团参观了钱学森专题展。钱学森专题展厅布置了钱学森铜像、人物生平、图片故事和手稿实物展柜等板块,详细介绍了钱学森的生平经历和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贡献。

钱学森,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征程。 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他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火箭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等。他曾说,“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年代,他带领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雪耻图强,创造了中国导弹神话和航天神话。

在讲解员讲述过程中,钱学森冲破阻力回到祖国的故事,让参观者为之动容;实物展柜里的钱学森手稿,吸引很多实践团成员驻足观看并拍照留念。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不时询问讲解员,或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沉浸在钱学森的人生经历之中。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进入放映室,观看钱学森资料片。“与祖国共命运的人生轨迹,光耀祖国的天空”,当荧幕上映出结语时,全场给予了热烈掌声。

“一个人,用怎样的成就照亮一段历史?以怎样的力量感动一个民族?钱学森,一位深居简出已近20年的百岁老人,以他静静的离开,再次勾起整个民族对一段光辉历程的深情追忆,唤起亿万国人对未来岁月的凝重思考。那一刻,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贡献,写入永恒。”正如写在钱学森专题展上的这段挽言所说,他用精神照亮一段历史,感动一个民族。这必将鼓舞当代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并奋然前行。

实践团成员观看馆内展品。

代际间薪火相传 中国航天梦想召唤青年

实践团最后参观了六十年航天邮展,并开展了一场参观航天科普馆总结交流会。实践团成员各抒己见,分享自己参观后的心得体会。

广西师范大学的学生代表余向欣首先发言:“参馆航天科普馆,我们都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最大的感受是国家的强盛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当我看到钱学森从美国历经艰辛回到祖国,15天瘦了30斤,我对这些科研人员是从心底敬佩的。如果不是怀有一颗爱国心,他们是不会这么毅然决然地放弃荣华富贵,所以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继承、学习他们的精神,在自己所在的行业有所贡献,敢为人先。参观航天馆能让我们知历史,因为知历史才能不忘初心。”

来自全国学联的藏族学生次仁桑珠在发言中谈到他的两点体会:“首先是感恩和怀念。刚刚看展览时,有一句话叫‘吃水不忘挖井人’,让我感受很深。中国在航天事业经历过很多曲折,而中国航天事业现在取得的成就都是前人们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应当感恩。再者是勉励和鼓舞。有一种声音,说当代青年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既然前辈们为我们铺好了道路,我们就应该按照习近平主席给我们提出的八字方针一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今天的参观让我感受到动力和不忘前进的初心。”

俺来也(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群智作为企业代表,谈及自己的体会时说,参观航天馆给人一种使命感。少年强则中国强,现在的少年面对互联网中形形色色的内容和情绪,没有这次参观引人入胜和让人感动。作为互联网企业,有责任把更好的内容展示给他们,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此次活动中。他期望在座的大学生代表,把实践活动的收获带回校园里,在更广范围里去传播。

敬佩,感恩,勉励,鼓舞……这是实践团成员参观后的一致心声。航天之梦,薪火相传,“中国梦 南海行”蓝色实践团参观航天科技馆,聆听奋斗故事,领略航天精神,正是对中国航天梦的温故与传承。而中国航天事业也将伴随“中国梦”的铿锵步伐昂首向前,它也将时刻召唤当代有志青年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之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周学磊)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