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60年·大事 > 正文
运载火箭从这里腾飞
发布时间:2016-09-30

——我国兴建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世界最大的航天发射场之一。作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基地,它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

1957年秋,中央军委决定在酒泉地区建设我国第一个导弹综合性试验靶场。1960年10月,基地建设基本竣工。

除了仿制的“1059”,我国自主研制的东风二号、东风三号等导弹的发射也在这里进行。不仅如此,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航天壮举也在这里进行,这次成功发射,证明中国已掌握了先进的火箭研制技术,从此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旧发射塔架。(资料图片)

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西南,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1957年秋,中央军委决定在该地区建设我国第一个导弹综合性试验靶场。

1958年3月,中央军委批准了《火箭武器试验靶场的地区选择和设计的战术技术要求》,明确提出了试验靶场的任务:一是进行导弹试验射击、检验射击和训练射击;二是进行导弹战斗使用和进一步改进导弹武器方面的研究;三是对使用部队进行导弹武器战斗使用训练。

3月6日,中央军委批准了关于20兵团机关及直属部队于3月8日撤离朝鲜回国、组建靶场机构的报告,并立即通知了兵团机关。3月中旬,该兵团陆续撤离朝鲜。3月27日,试验靶场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

1958年4月,20兵团提出了“边组建、边训练、边试验”的原则和打好“ 组织桩、思想桩、技术桩”的要求。10万大军的施工队伍浩浩荡荡开进戈壁滩,在荒漠里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国防工程大会战。1960年10月,基地建设基本竣工,共完成特种和普通营房建筑面积48.99万平方米。

发射场由技术区、发射区、试验协作区、控制中心、测控通信站和后勤服务保障系统等组成,具有很强的发射能力、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满足发射准备时间短、发射准时、运行效率高以及使用维护方便等要求,不仅能成功完成导弹发射,还能准确获取各种试验数据,也就是具有“ 打上去、测下来、控制好”,并提供准确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报告的功能。

随后,上级组织了考核组对工程进行验收,结论是:“这项工程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所有工程全部被评为优秀工程。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靶场顺利投入使用。

1958年1月,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靶场机关设立了司令部等多个部,共编400余人。9月,经总参谋部批准,20兵团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撤销技术试验部,其所属各试验部,按照类别和任务性质分别改称第一试验部(地地)、第二试验部(空空)、第三试验部(地空)、第四试验部(航区弹着区)。

1958年10月20日,国防部批准靶场机构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训练基地,停止使用第20兵团名称。从此,第20训练基地正式成立,负责管理和使用中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

1960年9月10日,酒泉发射基地发射了一枚苏制P-2地地导弹,准确命中目标。这是在中国国土上,用国产燃料、由中国发射人员独立操作成功发射的第一枚地地导弹,它的成功为后续任务奠定了良好的组织、技术和思想基础。

1960年11月5日,中国首枚仿制“1059”导弹在酒泉基地发射成功。12月16日,“1059”遥测弹再次发射成功,并首次获得了比较完整的遥测数据。除了“1059”,东风二号、东风三号等导弹的发射也在这里进行。

1965年,我国运载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利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卫星的“651”工程正式启动。在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均开展研制之际,酒泉基地也开展了发射场改造,以适应新的型号发射任务。

经过多年的研制,1970年年初,“651”工程成效显著。2月5日,长征一号火箭由北京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前合练。当月,东方红一号卫星、地面观测跟踪系统和发射场的建设工作都已基本完成。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与测试,4月24日21点35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轰鸣声中离开发射台,冉冉上升。运载火箭喷出长达几十米的火焰,直冲云霄。

以此为起点,我国陆续建设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其中,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是我国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的主要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主要承担我国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最新建设的航天发射场,始建于2009年9月。今年6月25日,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这里成功首飞。该发射场与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形成沿海内陆、高低纬度各种射向相结合的科学布局,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史颜莉)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