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60年·大事 > 正文
承上启下的里程碑
发布时间:2016-09-30

——我国首型中程地地导弹东风三号试验成功

东风三号导弹是我国完全独立自行研制的液体地地中程导弹,它的成功,揭开了我国地地导弹研制史上崭新的篇章,为我国研制远程、洲际战略导弹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具有里程碑意义。

东风三号导弹从批准总体方案到第一次试飞,只有一年零九个月,在充分的预先研究和方案论证基础上,设计过程中综合应用了我国当时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部材料、元器件都立足于国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1966年12月,东风三号导弹在发射场起竖。(资料图片)

东风三号导弹的前身叫东风一号导弹。国防部五院成立之初,就把这个型号列入规划任务。

东风一号导弹的方案探索与论证工作是从1958年开始的。11月,国防部五院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东风一号导弹的主要性能指标。接着,各种方案的研究讨论陆续展开。

1960年2月,国家相关部门召开了东风一号导弹设计会议,明确任务,组成设计组,开展相关工作。接着,相关单位提出了型号设计的初步要求。3月,徐兰如被任命为东风一号导弹总设计师。

为了缩短战线,集中力量研制东风二号导弹,1962年5月,国防部五院党委决定,先不考虑东风一号导弹的总体设计,但要继续开展重点项目的预先研究。东风一号导弹的方案探索暂告一个段落,转入预研阶段,但作为一次早期探索,仍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基于东风二号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失败的经验,东风一号作为新型号,相关单位充分认识到预先研究的重要性,认真抓了与东风一号配套的各项预研课题。

1964年3月,东风一号导弹改称为东风三号导弹。4月22日,林爽被任命为东风三号导弹总设计师。

东风三号导弹在研制过程中,由于具有充分的预研基础,加上比较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以及开始运用系统工程的管理方法,从1965年3月批准总体方案开始,到1965年底就基本完成了各分系统的试制,并陆续开始各项地面综合试验。

1966年12月26日,东风三号导弹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取得了基本成功。但从飞行试验的情况来看,出现了发动机推力突然大幅下降的情况。1967年1月,第二发遥测弹再次发射,再次出现了发动机推力大幅下降的情况。

根据两次出现故障相同的情况,相关单位经初步分析与地面试车,对发动机改进设计后再次装弹。1967年5月,东风三号进行第三次飞行试验并获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东风三号导弹第四次飞行试验时,发动机又出现了推力下降的情况。

为彻底解决发动机的问题,相关单位一方面集中各方力量,通过模拟试验等方法,查找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时任七机部一院副院长的任新民亲自带领科技人员会同配合的解放军战士深入沙漠,在导弹落区寻找发动机残骸。

茫茫沙漠,一望无际,满眼都是黄沙。搜索到第四天傍晚,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队员们又累、又渴、又饿,就前几天的经验来看,恐怕今天又一无所获了。这时,一位队员发现了一块残片,经确认是发动机的部分残骸后,大家齐声欢呼,“找到了,找到了”,顿时,所有的疲惫一扫而光。

经过5天的搜索,其他的发动机残骸也依次被找到。这些残骸是难能可贵的“物证”,也成为第一手科学分析的资料。

基于各种分析和判断,相关单位对发动机进行了改进,并经过多次地面长程试车的检验。此后,发动机在飞行试验中再也没有出现过推力下降的现象。

1968年,“ 文化大革命”正处于高潮时期,科研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深入到技术攻关第一线,了解一线人员的思想情况,有效保证了科研技术攻关和型号研制的有序开展。1968年12月和1969年1月,东风三号导弹02批先后进行两次飞行试验,均取得成功。(夕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