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60年·大事 > 正文
“中国式保尔”树楷模
发布时间:2016-09-30

——罗健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罗健夫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771所的第一代创业者之一。他勇于探索、敢于攻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他不为名、不为利,让荣誉、让住房、让奖金,热心培养年轻同志,将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

1982年6月16日,被誉为“中国式保尔”的罗健夫因病去世,年仅47岁。不久,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当时正值中央拨乱反正,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罗健夫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也使知识分子从此摆脱了“臭老九”的称号,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逐渐深入人心。

抓紧一切时间认真学习的全国劳动模范罗健夫。(资料图片)

1965年10月,为研制我国洲际导弹东风五号的核心设备——箭载计算机,中央专委决定从中国科学院的6个研究所整建制抽调7个研究室,在北京组建中科院156工程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771所的前身)。当年,三十而立的罗健夫满怀豪情,从中科院西北计算所来到中关村,加入到书写中国计算机与微电子宏伟篇章的队伍中。

作为洲际导弹,东风五号目标打击精度更高,要求箭载计算机必须满足高可靠、小型化、抗辐射等技术要求。因此,作为微型计算机核心组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便成了重中之重。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掩模板的关键设备是自动制板的图形发生器。

罗健夫勇敢地承担了图形发生器的研制任务。当时“文革”风波愈演愈烈,研制工作阻碍重重。他力排干扰,以顽强毅力短时间内掌握了第二外语,并自学了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应用数学、集成电路等学科。他常常整日不出工作室,饿了啃块馒头,困了就躺地上打个盹。

1972年,罗健夫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填补了国内空白。3年后,他又成功研制出II型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后,他继续研制III型图形发生器。

1981年10月,III型图形发生器研制工作进入紧张阶段。在一次调试设备时,罗健夫突然病倒,被诊断为晚期淋巴癌。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工作,直到1982年6月16日,年仅47岁的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罗健夫生前酷爱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以书中主人公保尔为榜样,身体力行、忘我工作。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次自动放弃评聘高级职称和提升干部的机会;上级颁发的奖金,他分文不受,被同事们誉为“中国式保尔”。

1982年9月7日,《工人日报》在《他用行动实践了入党誓言》一文中率先报道了罗健夫的先进事迹。随后,全国多家媒体连续报道他的事迹,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当时,正值中央拨乱反正,宣传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宣传科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成了时代需要,关于罗健夫的事迹报道使知识分子摆脱了“臭老九”的刻板印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逐渐深入人心。

同年10月1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罗健夫“陕西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2月12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这位“中国式保尔”被中央宣传部门评选入“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罗健夫把一切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就像一根蜡烛,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燃尽了自己,给人们留下一个纯粹的、真正的共产党员形象。共产主义思想和航天精神造就了罗健夫,而罗健夫精神又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这是一个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

60年来,航天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像罗健夫一样敢于创新、刻苦攻关、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如黄纬禄、王振华、杨敏达、魏文举等。他们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善于攻关、敢打硬仗,托举着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如今,面对更加复杂的技术要求,更加繁重的型号任务和更加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航天人在航天“三大精神”的支撑下,在老一辈航天人精神的感召下,攻坚克难、勇于攀登,用一个个创新成就推动着航天强国梦的实现。他们中包括余梦伦、唐建平、王南石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以“ 神舟团队”、“嫦娥团队”、“长三甲团队”、“巴山壮士”为代表的优秀党员队伍。

在每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都有一大批航天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在每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上,都有一大批航天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他们撑起了中国航天的脊梁。(翟卫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