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60年·大事 > 正文
太空奏响“东方红”
发布时间:2016-09-30

——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研制发射成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8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东方红一号”开始正式研制。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长征一号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通过广播,全国人民都可以听到从太空传来的《东方红》乐曲,声音铿锵有力、清晰悦耳。东方红一号不仅成功上了天,而且达到了三等星的亮度。

至此,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正在研制中。(资料图片)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航天事业一直在不断攀登,这不仅使我国走入航天大国行列,而且提升了民族工业的技术水平。中国航天史上树起的里程碑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座。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到1964年,我国导弹和原子弹相继研制成功,从战略高度谋划,研制中国人自己的卫星被再次提上了日程。

“打个比方,就像你要吃馒头,馒头买不到,面粉也买不到,甚至连小麦也买不到。你要开荒种麦子从头来。”当时,重重的困难考验着中国的科学家们。

1968年,为了扭转混乱的科研局面,继续推进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院长由钱学森担任。

就这样,从图纸到零件,再到初样、试样、定型样机,东方红一号一步步走向成型。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东方红》是当年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这首最早在陕北传唱的歌曲以朴实的语言,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

1968年,为了“让全世界人民都听到中国第一颗卫星的声音”,中央确定东方红一号要播送《东方红》乐曲。

但是,从广袤的宇宙准确地传回这首乐曲谈何容易。因为不仅要保证卫星上天后乐音能够让人听得见,还要保证乐曲不能走音变调。

为了防止卫星上天和旋转时振动对乐音装置产生影响,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设计师刘承熙和同事们,采用了环氧树脂固封的方法。但是,偏偏在固封以后,令刘承熙日夜担心的问题出现了:《东方红》乐曲变调了!

不知经过多少个紧张的日日夜夜,逐点逐级地对相关电路进行检查后,研制者们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设计师们改变了工艺和流程,终于解决了乐音变调这一难题。

东方红一号卫星能不能第一次就发射成功,这不仅牵涉上万人几年来的辛劳付出,更关系着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荣誉。所有人都在期待点火,却又害怕听到倒计时的声音。

发射前,周恩来总理问戚发轫:“它上天的时候,《东方红》的乐曲会变调吗?”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东方红一号卫星还没有上天,谁也不知道结果。所以戚发轫用航天人一直秉持的诚实态度回答:“总理请放心,凡是我们能想到的、地面能做的试验我们都做过了,没有问题。”

结果是检验研制水平的唯一标准。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沉寂的戈壁滩被烈焰照亮。长征一号火箭以104吨的巨大推力拔地而起,托举东方红一号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卫星自旋时,4根3米长的套管式短波天线自动打开,开始发送信号。很快,浩瀚太空中响起了《东方红》的乐音。

4月25日18点,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通过广播,全国人民都可以听到从太空传来的《东方红》乐曲,声音铿锵有力、清晰悦耳。东方红一号不仅成功上了天,而且达到了三等星的亮度。

自“东方红一号”成功研制后,我国通信卫星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已经成为我国大容量、长寿命、高可靠的新一代卫星平台的代表。基于该平台的多颗卫星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了优质服务。(姚天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