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60年·大事 > 正文
“南南合作”树典范
发布时间:2016-10-09

——中国巴西合作研制资源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1986年,国务院批准航天工业部《关于加速发展航天技术报告》,确定了研制资源一号卫星的任务。

1988年,中国和巴西两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原方案基础上,两国共同投资,联合研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卫星投入运行后,由两国共同使用。

1999年10月14日11点16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巴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腾空而起顺利进入太空。

资源一号卫星发射瞬间。(资料图片)

1999年10月14日11点16分,伴随着雷霆般的轰鸣,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巴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腾空而起顺利进入太空。

资源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自己的陆地资源卫星而只能购买国外卫星数据的历史,也开启了我国在卫星整星制造领域国际合作的大幕。

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薛继忠介绍,资源一号卫星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巴西空间研究院根据1988年7月两国政府签署的关于核准研制地球资源卫星议定书而联合研制的。

资源一号卫星呈长方体,用三轴稳定对地定向控制技术,可昼夜观测地球,向中国、巴西和世界上其他具有接收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实时发出可见光、多光谱、短波红外和热红外遥感图像信息。

资源一号卫星图像产品可提供各类应用,在地球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上具有广泛用途,用户分布在国土资源、农林、水利、交通、信息、城建、石油、有色金属、煤炭、核及环保、地震、考古、气象、测绘、教育等部门。

为什么要研制资源一号卫星?又为什么要中巴两国共同研制这颗卫星?故事得先从卫星体系讲起。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民用遥感卫星就开启了管理机制探索和科学创新研发并举的发展之路,并且逐步形成三大系列: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和陆地资源卫星。

与国土资源关系最密切的,是陆地资源卫星。正如它的名字表述的,这是一种用于勘测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环境的卫星。它能遥测地球资源赋存和环境变迁,“看透”地层,发现人们肉眼看不到的资源宝藏、灾害踪迹。资源卫星对于实现国土资源立体管理、对于防灾减灾、对于地球的准确认识,都是重大的质的飞跃。

1972年,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陆地资源卫星。陆地卫星首先搅动了全球地质科学家的梦,其中也包括我国地质科学家。

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原地质矿产部就开始了资源卫星的探索。

1986年,国务院批准航天工业部《关于加速发展航天技术报告》,确定了研制资源一号卫星的任务。

巴西是发展中的资源大国,对资源卫星的需求强烈,而中国也非常希望在该领域与巴西合作研发达到双赢。因此,1988年,中国和巴西两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原方案基础上,两国共同投资,联合研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卫星投入运行后,由两国共同使用。

资源一号卫星首次采用了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大批关键设备,如帆板驱动装置、帆板展开机构、保证卫星姿态的动量轮、红外地球敏感器、陀螺、全管理的表面张力储箱、1牛顿发动机等。据专家鉴定,这颗卫星的大部分有效载荷以及姿态和轨道控制精度等均达到上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让人更加欣慰的是,资源一号卫星发射入轨后的第二天,就从778公里的轨道高度成功地传回了第一幅遥感图像。从此,大量的卫星数据源源不断传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保障了全国陆地和海洋国土的全覆盖。

在此之后,资源一号02星、02B星、04星也相继成功发射,这些卫星为国内外广大用户提供了大量数据产品,实现了资源卫星数据连续稳定服务,改变了国外高分辨率卫星数据长期占据我国国内市场的局面,卫星数据广泛应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也被两国元首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姚天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