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专家们在对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方案进行审定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国第一颗卫星必须要能“听得到”、“看得见”。于是,大家想出了“借箭显星”的妙招,即在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三级上设置“观测裙”。
由于观测裙的工作原理及所用的柔性材料特殊,508所研制的航天器返回用降落伞有相似之处,因此,这项“晴朗夜空中肉眼可见”的艰巨任务顺理成章地交给了508所。
那个时候,研制卫星是一件了不起的工作。虽然这项任务与508所的回收专业并不完全对口,但大家认为再难也要扛下来。时任部门主任的史日耀找到我,让我承担该项目的总体工作。起初,我并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如此困难,想都没多想就接受了。
这是一次特殊的任务,起初大家感到一片茫然。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为了寻找灵感,室主任专门组织大家到王府井百货大楼里观看折叠伞的展开原理。那时候,我们每个月的工资才50多元,一把折叠伞的价格是20多元,成了大多数人不舍得购买的奢侈品。
卫星观测裙设计有“先天”困难:卫星总体两年前已基本确定,当时没有给观测裙留有安装位置,给出的重量要求也相当苛刻。
1968年初,任务书下达,我在承制人一栏签上了名,深感责任重大。凭着多年积累的知识和多专业的合作,研制团队群策群力,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给东方红一号卫星赶制了一件漂亮的“裙摆”——上天后展开形成一个直径为4米的镀铝球面反光体,肉眼就能直接看到。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4月25日晚8点29分,卫星飞经北京上空,首都人民争相观看。
1970年4月下旬,我们在黑龙江嫩江大平原的上空,亲眼看到了一颗缓慢移动的星——那是天空中最闪亮的星。
如今,看到越来越多有胆有识的年轻人加入航天大军,我非常欣慰。希望新一代航天人不要忘记天空中那颗星的光芒,这光亮虽微弱,也可照亮我们未来的路。(沈祖炜/口述 杨艳/整理)
(沈祖炜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8所资深回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