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60年·亲历 > 正文
一家人一辈子的航天梦
发布时间:2016-04-15

“……中国以矫健的步伐迈进了航天时代。人类的航天史掀开新的篇章!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听着播音员洪亮的嗓音,我想:“退伍后若能干航天该多好!”那是我当兵的第四个年头。

1971年3月,我竟真的来到了063基地(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在参加新员工培训时,我才得知把东方红一号卫星最终推入预定轨道的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就是出自于这里。当时,我兴奋极了。

短短一个月的入职培训很快就结束了。在坐车前往工厂的路上,我感觉高山、河流、绿树……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但到了目的地,我看到的却是孤零零的山坡上,正在大规模建设的厂房。没有高楼、没有马路、没有商店,我们被安顿在了临时搭建的席棚子里。

我心里嘀咕:“难道这就是理想中的航天?”

当时,我被分在了基建处,负责从生活区到厂区的道路建设。架桥、打地基、铺水泥路面,带领民工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火热的工作场面渐渐让我稳定了情绪。

其实,在此之后我是有两次机会离开三线建设基地的。

1972年年底,七机部与交通部协商,抽调一部分人去支援铁路建设,陕西籍职工的去向是西安及周边地区。与我一同退伍后来这里的战友纷纷报了名。而我,为了坚守自己最初的心愿,坚持留了下来。那一次,和我一起进厂的战友几乎都走了。

后来,我遇到一位被分配到西安火车站工作的战友,他问我后悔吗?我说:“既然选择了航天,我就不会后悔!”

1973年,我结婚了。当新婚妻子兴冲冲地跟我来到单位后,她看到的却是山沟沟里的厂房和“巴掌大”的生活小区。生活用水需要由拉水车从十几里外的县城运送过来,每天两次。她尤其忍受不了的是新鲜的蔬菜瓜果买来就得吃好几天,夏天边吃边烂,冬天只有白菜、萝卜和土豆……妻子从小是在城里长大的,不习惯,没住几天就走了。

令我没想到的是,她走后便开始张罗着为我调动工作。她来信告诉我说,有一个人所在的单位是个大工厂,又在渭南县城里,因为他家在蓝田县,所以愿意与我对调……

接到这封信后,我立即赶往妻子工作所在地——渭南,当面向她说明了我的想法,并希望她能调过来和我一起建设三线。可不管我怎么说,妻子都不同意。我急地大吼:“西安大不大?交通部大不大?这些地方我都没去,渭南算什么?我热爱的是航天!”那一次,我俩就这样不欢而散。

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依然坚持着各自的立场,争执着、冷战着。最终,我用坚持说服了妻子,她同意调进我们厂。虽然达成了心愿,但我总觉得亏欠了妻子。所以我更加努力工作,下班后也尽早回家帮忙干家务、带孩子。当时的生活虽然苦点累点,但心里却是热乎乎、甜丝丝的。

转眼间女儿长大了。1995年,女儿初中毕业,想读高中、上大学,然后去沿海城市工作。我对女儿说:“四院才是你的舞台。我想把心中的航天情缘延续下去。我热爱航天,也希望你也能做个航天人……”

女儿也真是争气,顺利考上了西安航天工业学校,毕业后分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7414厂。

时光如白驹过隙,2006年,我正式退休了。然而,内心深处却始终割舍不下对祖国航天事业的那份依恋。35年间我所经历的人和事,恍如昨天,历历在目。于是,我提起笔,开始书写我眼见的航天事业的过去和现在,抒发我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执著航天情,只为缘如故。一辈子能够与家人一起为着一个共同的梦想而奋斗,努力过、坚持过,哭过、笑过,这就够了。能成为一名航天人,我此生感到很知足。(朱广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