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号就要发射了。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注视着这个沙漠深处的“城”,这个当地老百姓习惯称呼为“东风航天城”的地方。
在唐诗宋词中有太多关于大漠的描写,“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何其壮观!你是否想知道,航天人生活的这座“城”是不是也如此瑰丽?
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刚起步。如今一个甲子已去,在人们的脑海里或许会有这些航天人的名字: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杨利伟等。但是,你是否知道航天人家属的生活状况?时光荏苒,这座沙漠里的“城”如今已经58岁了,黄沙淹没了岁月的痕迹,却阻挡不住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飞天梦,也抹不掉一个又一个航天人家属的默默付出。
2016年9月13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二号已经处在发射待命状态。图为前往中心沿途的戈壁风光。(新华网 郭小天 摄)
荒凉大漠里追梦的航天人
从北京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路途遥遥,取道嘉峪关、酒泉,我和同事们足足用了20多个小时才抵达。
从嘉峪关机场出来时,已是傍晚,但骄阳如火,天色明亮湛蓝,不像此时的北京早已是华灯初上,车水马龙。虽然太阳很大,但温度低,飒飒风起时,还有一丝丝凉意入骨。
从嘉峪关机场到酒泉市区有20公里左右的距离,在汽车一路疾驰中,一座西北边陲城市的模样渐渐映入眼帘,也渐渐隐入夜幕里。昏黄的路灯下,牛肉面馆一家挨着一家,里面的食客热热闹闹聊着天,大口吸溜着面条,有的觥筹交错,对酌畅饮,有酣畅淋漓的滋味。
这让我想起了霍去病。当年他远征大获全胜,汉武帝御赐美酒一坛,以示嘉奖,但是勇士多,不足分配,霍去病不忍独享,遂倾美酒于山泉,与三军将士共饮,“酒泉”也因而得名。
这虽是个故事,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底色和航天人的一些性格,那便是凡事能想到别人,乐于奉献,那便是心底无私天地宽。
酒泉向北200多公里,在巴丹吉林沙漠西北边缘,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中国第一批航天创业者在这里安营扎寨,无数航天人背井离乡,来此建功立业,探索太空的奥妙,追逐着中国人的飞天梦。
在一路前往的途中,地面的植被变得越来越稀疏。启程时,车窗外还有茂密的玉米、笔直的白杨,还有郁郁葱葱的枸杞树苗,到了戈壁滩,只看见几蓬骆驼刺和红柳在沙丘的背风面勉强站立。车子再往沙漠里开,便只见秋风起边雁,黄沙漫卷,而且公路上的车辆也越来越少,远远望去,一条寂寞的公路仿佛连到了天际,天地之间怆然而孤绝,一种与世隔绝的荒凉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在胸腔里交织翻滚。
他们就生活在这里呀!
这些航天人放弃了都市里安逸的生活和舒适的物质享受,扎根在这片荒凉的沙漠深处,默默奉献,怎能让人不心生钦佩呢?
这里的生活也不像诗中所写的那么浪漫。在这片大漠深处没有笔直的孤烟,有的只是一望无边的荒凉和一年四季不停的风沙,豪迈的航天人给她取了个名字叫——“东风”!
大礼堂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早的建筑之一。(新华网 郭小天 摄)
“以前哭着来,现在舍不得走”
令人开心的是,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现这里的生活比想象中好一些。这是一座安静的“小城”,生活区和科研区被严格区别开来,在生活区,街道整洁干净,绿树如荫,“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基本的生活配套设施都有。
这里有银行、邮局、糕点店、超市,也有电影院、饭馆等;这里有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一应俱全,随处可见还有一些航天特色雕像。街心花园的一隅,有老人们围坐一圈,一起打牌下棋,孩子们在奔跑嬉闹,一派祥和的生活氛围。
在一栋家属楼前的广场上,一位在这里生活了50年的老人介绍道:“我父母以前是这里的科研人员,我就在这里出生长大”,当被问及以前这里情况时,她摇摇头说,“以前太艰苦了,什么都没有,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航天事业,投入多了,现在的日子不知道要比以前强多少倍呢!”
航天人家属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里非常重要的成员,中心内的很多商业设施都是由她们来运转的。图为在中心图片社工作数十年的航天人家属们。(新华网 郭小天 摄)
在东风摄像中心的玻璃门上,我们看见贴着拍婚纱照的介绍,忍不住好奇,便推门而入,想要一探究竟。里面有三位航天人的妻子正在认真工作,来自黑龙江的于玲说,“在这里拍婚纱照也有,但是人数少,一般都回老家拍了,毕竟这里拍摄条件有限,也没有很多好看的服装。”
在问及在这里的生活如何时,邢文琴脸上浮现出回忆的神情,她来自河南,“我1994年就来到了这里,刚来的时候,坐汽车越往沙漠深处走,就越哭得厉害,不敢相信会有这么荒凉的地方,都比不上老家的农村好。”
刘海燕也点了点头表示感同身受,她虽就是酒泉本地人,来之前对这里的情况有一定心理准备,但1998年刚来时,也是哭得稀里哗啦,被这里艰苦环境吓到了,“那时候我是医生,来了工作也变了,生活差距很大,一下子不适应,每天都想着要回去。”
如今,邢文琴已在这里生活了22年,她的孩子正在浙江大学读书,她也早就爱上了这座沙漠里的“小城”,她的话朴实,却让人很有感触,她说:“心甘情愿地呆在这里,倒不是因为条件越来越好了,以前的艰苦的日子也过得了,主要是觉得这里生活很单纯,科研人员一门心思搞科研,家属们也都和气相处,日子过得平静,真要回到老家还怕自己不适应呢!”
“这里虽是大漠戈壁,荒凉寂寞,但是我们早就把这当成家了,觉得温暖。以前是哭着来,现在倒是真舍不得走啊!”于玲如是说。
驱车500余公里只为孩子能吃一顿肯德基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生活设施相对齐全,但是娱乐设施很少,特别是对孩子们来说,没有游乐场、儿童乐园,与都市里孩子相比,他们童年似乎过得有些单调。
一位工作人员说,孩子们没处玩就去坐电梯玩,“这里有一部民用电梯在新天地超市里,那里孩子特别多,他们在电梯上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不像以前,孩子们要坐电梯,还得到100多公里外的额济纳旗才行。”
在这里,除了航天人拼搏奋斗、刻苦钻研的故事外,这些生活中的细节,让人忍不住感动落泪,又忍不住心酸。
就比如,同样是吃肯德基,对于都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出门吃或者是点外卖都很方便。可对于这里的孩子们来说,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2016年9月13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二号已经处在发射待命状态。图为前往中心沿途的戈壁风光。(新华网 郭小天 摄)
以前,很多家庭都没有私家车,出行不方便,只能坐班车进城。为了满足孩子们想吃一顿肯德基的愿望,周末时经常会看见一对夫妻带着孩子,乘坐一大早的班车,赶200多公里的路到酒泉,因为下午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班车发车时间早,他们买完来不及吃,就得匆匆去赶乘班车,孩子每次都是在班车吃自己梦寐以求的美味。
这一来一回,奔波的500余公里,6个多小时,有航天人对孩子们的关爱,也有航天人对孩子们的亏欠。
一位工作人员很自傲地介绍说,“在这里上学的孩子,大多都挺让人省心的,家长没有时间管,他们就自己玩,也很少参加这类那类的补课,但是成绩很好,几乎每年甘肃高考前几名都有这里的学生。”
于玲家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了,她说:“可能是因为这里生活比较简单,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分心,所以孩子们更容易专注,能够心无旁骛地学习,扎扎实实地读书。”
据悉,这里有一个历史展览馆,里面除了展示中国航天发展的重要历史外,还存有一张“东风中学1998年以来高考录取情况统计表”。在这张统计表中,可以看到这里高考录取率达90%以上,受父母的影响,航天人的子女大多选学理科,并选择到航天和军事院校深造。
在大漠深处的航天人,披荆斩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他们的家人默默坚守在他们背后,扎根在荒凉的大漠,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牺牲和奉献。她们平凡却不普通,她们不能被忘记,因为在中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道路上,她们也是英雄,值得被歌颂。(郭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