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队攻关 > 正文

170人,汇成一首壮丽的歌

发布时间:2016-11-24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火箭发射团队

10月17日7点30分,长征二号F火箭护送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天。在1小时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火箭逃逸控制团队成员郑立伟已经坐在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进行数据判读的电脑前。

在从火箭发射到准确入轨的几百秒时间内,他所要做的是和团队其他成员共同判别火箭飞行的数据,一旦出现异常,及时进行预警。

至于留给他们多长时间,郑立伟介绍说,从判断出参数异常到确认故障、决策逃逸,再到逃逸指令发出等一系列动作完成在7~12秒之间,而他们确认故障、请求逃逸只有4秒钟时间。

4秒内能做什么呢?火箭科研工作者们要在百余项数据中快速找到问题所在,给出解决方案意见。

长征二号F火箭逃逸控制团队被很多人形象地称为航天员的“私人医生”。截至目前,“私人医生”还没有机会发挥作用,“最好用不到我们,用到我们也要‘敢打必胜’。”郑立伟说。

一个判断可以体现出一个航天工作者的素养。为了修炼素养,郑立伟已经在实践中磨砺了9年。他对保障航天员安全的技术沉醉痴迷。有时为了完善一种故障模式,他经常需要连续加班到后半夜,有时做梦都是和工作相关的事。

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团队将近170人,而郑立伟只是这个团队的缩影。

控制系统指挥王海涛“心细如发”;动力系统指挥王楠“干净利落”;设计师肖士力和顾名坤“不辞辛苦”……长征二号F火箭主任设计师容易说,170个人,每一个人尽职的动人音符才汇成了整枚火箭发射这首壮丽的歌。

从上次护送神舟十号飞船到如今,3年间,团队将80多项极小的火箭技术状态进行了更改,不断提高火箭的可靠性;3年间,针对载人航天高可靠、高标准的要求,团队对复杂工艺过程开展技术研究;3年间,研制者们整合了产品研制生产、测试交付全过程的数据信息,实现了多批次产品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应用,能够进行预先风险评估,辅助进行全箭产品的整体状态把控。

一切为了载人航天,围绕载人航天做能做的一切。在长征二号F火箭“两总”看来,这是研制者们的出发点,也是长征二号F火箭能够100%取得胜利的关键。

长征二号F火箭拖着美丽的尾焰升腾而起,170人队伍留下的汗水再次得到凝聚。郑立伟说,在未来任务面前,这一次的成功对于团队来说只是新的起点。(姚天宇 荣雅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