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深度 · 聚焦 > 正文
珠江晚报:高精尖航天展品有“故事” 嫦娥五号十八般武艺“探月”
来源 : 珠江晚报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2日
 

说起航天展品,不少观众都会担心看不懂高精尖的航展设备。记者巡馆发现,今年明星航天展品多多,既有“大火箭”长征五号、又有“小火箭”长征六号、十一号,另有“天宫二号”首度亮相和探月工程专区。这些高精尖的展品都有哪些亮点?怎么看才更容易看懂呢?记者现场逐一寻找专家解析,发现这些市民颇有距离感的展品也有它们各自的“个性”或“故事”。其中,“天宫二号”内竟设跑步机,嫦娥五号使尽十八般武艺才完成“探月”。

有何强项?

“大火箭”长征五号:运载力最大“新三垂模式”发射

在运载火箭领域,本届航展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长征五号。昨日,众多专业观众及参展商围在长征五号模型周围拍照留念。

长征五号究竟新在哪?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王东保介绍,作为新一代运载火箭标志性工程,长征五号采用了大量新技术,与之配套的产品很多是新研产品。这枚火箭芯级直径达5米,并捆绑4个助推器,液体发动机,运载能力是现役火箭的2.5倍以上,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可以达到25吨。今后,包括载人空间站、探月工程三期、火星探测等重大任务的发射,都将由它来完成。

除了运载能力大,这枚火箭发射方式也将很特别——采用“新三垂模式”。据介绍,火箭在发射场进行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场,被称为“新三垂模式”。传统的“三垂模式”是在发射阵地垂直总装,再进行测试和转场,而“新三垂模式”是尽量在厂区就总装好,缩短发射区工作时间,尽可能地将工作放在技术区,避免降雨、高温高湿等恶劣天气对火箭发射的影响影响。

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尚未实施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记者注意到,展区现场还设置了一套全息演示系统,利用3d激光投影的方式,全面展现了长征五号的外部构造、技术特点以及发射的全过程,观众借助演示系统更容易看懂。

有何优势?

“小火箭”长征六号、十一号:发射过程“快”成本低便捷灵活

在中小型运载火箭方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首次在珠海航展展示了长征六号、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及其快速反应机动性发射车模型。

“不要看着它们体型小,功能可不小!”长征六号、十一号模型旁边,解说员一再向周围观众强调,大火箭有大火箭的定位,小火箭有小火箭的用途。记者对比发现,与体型硕大的长征五号模型不同,紧邻其旁的长征六号、十一号模型相对要小很多。同时,也没有类似长征五号身上装配的4个助推器。

小火箭有什么优势?据王东保解析,发射过程“快”是中小型火箭的一大特点。长征十一号最大的优势是“快速、便捷、灵活”,长征六号采用预制燃料储存技术,成本低、高可靠、适应性强、安全性好,可实现卫星快速组网和补网,能很好地满足突发事件应急发射需求。两种小火箭有何不同?王东保表示,首先它们的发动机推进剂不同,长征六号为液体运载火箭,而长征十一号是“长征”运载火箭家族中的第一种固体运载火箭。其次,它们的运载能力不同,就拿向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发射卫星来说,长征六号卫星运载能力为一吨,而长征十一号的为380公斤。

有何故事?

嫦娥五号:使尽十八般武艺完成“探月故事”

在7号馆里,还设有探月工程专区,嫦娥五号1∶3模型亮相。记者注意到,专区正在播放“嫦娥五号”月面采样任务。

嫦娥五号究竟是如何开展探月工程的?跟着展区视频演示系统,记者观看了探月工程的绕月、落月、返回地球的整个过程。火箭先将嫦娥五号运送至既定轨道,轨道器和着陆器太阳翼展开,随后依次进行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轨道器和着陆器分离,动力下降,嫦娥五号缓缓降落在月球表面。随后,开始月面钻取采样和月面表取采样,上升器月面起飞,轨道器和上升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球样品由上升器转移至返回器,轨道器和上升器分离,进入月地转移系统,轨道器和返回器分离,返回器再入大气,打开降落伞,安全着陆回收。

整个过程共包含18道工序,展区视频演示系统会全程展示,观众细心观看即可有直观了解。(卢展晴 宋一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