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华社:总指挥王珏揭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来源 : 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5日
 

“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我国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计划今年下半年首飞。在首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首发上天的长征五号火箭正样正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总装。

在这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王珏首次向“走进航天”记者团讲述长征五号的特点和使命。

大火箭肩负大使命

作为我国目前起飞规模和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将直接服务于我国探月三期工程、载人空间站工程和火星探测工程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并用于不同轨道大型载荷及深空探测任务载荷的发射。

“以长征五号核心技术为代表的我国新一代中型和小型运载火箭,将为我国未来重型火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王珏说。

长征五号火箭首次采用5米大直径的箭体结构,是我国体积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全箭总加注量达到780吨,起飞时共有10台发动机产生1078吨的推力,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

“长征五号的运载能力为现役火箭的2.5倍,与国外主流大型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当。”王珏说。

绿色环保数字化

“我国现役运载火箭存在运载能力不足、推进剂有毒有污染、适应性低、航区安全问题突出等差距。”王珏认为,提高我国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与环境友好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面向21世纪,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纷纷推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这些运载火箭具有大运载能力、大直径、少级数、系列化、低成本、高可靠、易操作等特点。

瞄准国际主流运载技术的发展水平,长征五号坚持“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适应性强、安全性好”的原则,按照“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采用大量新技术,新研3型主发动机,电气系统箭上新研单机数量达到1700余台套,软件190余个。

“长征五号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和液氢液氧推进系统,赋予中国运载火箭‘绿色环保大推力’的新名片。此外,长征五号火箭第一次采用数字化三维结构设计,使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长征五号的整体性能和总体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王珏说。

创新铸就全新火箭

王珏表示,自立项以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实现了总体结构、设计技术、推进技术、遥测技术、发射技术五个方面的创新突破,累计开展各类试验1000余项,生产各类单机产品上万台(套)。

长征五号缔造了多个“首次”:首次采用直径为5米的大直径大集中载荷箭体结构,突破传统火箭3.35米直径的限制;首次将弹性和气流影响引入整流罩分离仿真,使用大型火箭旋转分离技术等。

“这将带动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和创新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技术水平。”王珏说。

助力中国成为“飞天强国”

目前,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日本、印度、以色列、巴西等国家拥有进入空间的能力,先后研制出近百种运载火箭,修建了10多个大型航天发射场,进行了5000多次航天发射。

进入空间的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维护国家空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经过近60年发展,我国的运载火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共发射226次,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长征系列火箭,对增强我国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能力、维护国家空间安全和利益、展示综合实力和科技实力、提升国际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大幅提升我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和显著标志之一。(余晓洁 孙玺 王聪)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