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许是已用了些年头的原因,随身携带的黑色电脑包已经略显陈旧,经年累月和身体接触,电脑包变形并往外凸出。 在迎上他张开的大手以后,他掏出了一张纸,这张纸上罗列着他主抓的一长串型号名称。 这个电脑包的主人叫陈占胜,他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系列卫星总设计师。他也确实是一名“超级销售员”,只不过他卖的是卫星。 “少年得志”的成长路 按常理,这个昔日喜欢数学和物理的少年不应该成为卫星的总设计师,因为他大学专业是焊接工艺及设备。但是,凭借着大家公认的聪明以及他后来的经历,陈占胜成为八院抓总研制卫星较多的总师之一。 用他本人的话说,他“入门算早”——身边的人更惯于用“少年得志”这个表述更直接的词语。 1995年,上海交通大学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毕业后,陈占胜加入了509所,并在次年被派往法国监造鑫诺卫星一号,这也让他“第一次建立了对卫星的整体认识”。 1998年,陈占胜成为509所所长助理,此时他仅工作3年。2001年,他被任命为实践六号卫星的副总设计师,并在2006年被任命为实践十二号卫星总设计师。 当年,航天型号并不多,要当上一名主任设计师至少需要十几年的锤炼,没有50岁出头要成为型号“两总”几乎是妄想。但是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在陈占胜身上发生了。 头顶光环并没有让他享受到“躺在功劳簿上”的安逸,他主抓的每一个型号不仅是新领域,而且都在新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专干啃硬骨头的事情。”陈占胜戏称。 在组建实践六号卫星团队时,陈占胜和他的这支队伍让周围的人捏了一把汗。一个没有任何工程研制经验的人被任命为副总师,一群没当过主管设计师的人被委任为主任设计师。 “我这个人比较要强,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干好。”陈占胜表示。正如他所说,实践六号卫星任务最终以开创国内多个第一的成绩圆满完成。而在完成实践十二号卫星任务以后,陈占胜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兼任了浦江一号等多个型号的总设计师。 因为敢于使用新技术,陈占胜在业内是有名的“胆子大”。在实践十二号卫星上,主任设计师提出用进口的放大器作为主份,尚无工程应用经验的国产放大器作为备份。 但是陈占胜坚持要用国产放大器作为主份,他从国产化的必要性、如何进行质量保障、采用国产化产品的优势等方面抽丝剥茧,向主任设计师进行了详细解释,说服了主任设计师。实践最终也证明,陈占胜是对的。 “看准的事情,就一定要想办法做成。”陈占胜表示。 市场的开创者 许多人说,陈占胜这个总师不一样,他是一个“跑市场的总师”。 陈占胜主抓的型号都属于填补国内空白型,都是经历了反复的推销、激烈的竞争后,最终才获得国家的立项。双腿迈开以后,他就“根本停不下来”,而回报他的是市场订单。 “跑”在市场一线,不仅和客户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同时也让陈占胜能够对市场变化快速作出研判。“要有主动意识。”他如是概括。一路“啃硬骨头”走来,让他有着极强的忧患意识;常年在市场中摸爬滚打,让他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 在技术上,陈占胜是一个“看着自己锅里的同时,还要想着卫星和航天的长远发展”的人。在他看来,大家都想发展壮大,所以一定要有新技术,在此过程中,总师要发挥关键作用。 2000年左右,国际上开始运用快速响应空间卫星,并取得试验成功。消息一出,陈占胜就坐不住了,“这项技术中国也要掌握”。2010年,陈占胜创造性地提出了方案验证阶段和正样阶段的研制模式,和以往相比,这一模式减少了初样阶段,从而实现了时间上的弯道赶超。这就是已完成在轨所有试验任务的浦江一号卫星。 能够放心“跑”市场,除了总指挥赖京等的配合默契之外,还得益于一支强大的团队做后盾,使得陈占胜在为型号重要节点把好关以后,就能放心出门跑市场。“如果你的团队足够强,那你就能多想点、多做点别的事情。”陈占胜表示。 让他压力比较大的一件事情是团队成员的成长,这种压力也驱使着他去市场中争取更多的订单,“争取让他们在更多更难的项目中锻炼成长。”陈占胜说。 对这支一手组建,一起创业的团队,他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陈占胜30岁的时候,遇到了20多岁的他们,十几年风雨历程,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也努力着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陈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