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争这个老话题,最近又突然热了起来,并顺势爬上了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榜。 先是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叫板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最近提出的“五新”理论,认为虚拟经济冲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马云随即回应称,企 业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 不久后,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 长董明珠也慨叹实体经济的受挫,“‘90 后’不愿意去实体经济里工作,而是在家开网店,一个月赚一两千元不用受约束,这一代人对国家经济发展是有隐患的。” 全国两会上,为实体经济呼吁和为虚拟经济站台的声音也分成了两派。笔者在各个小组的讨论中,多次听到关于两者之争。但仔细一看,往往又不那么泾渭分明, 当下谁也不能把这两者完全区隔开。 1 月4 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抛出了“大实体经济”思路,“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所以“90 后”开网店,只要不是直播,销售的东西也都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也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不可否认,真正的实体经济确实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决定着经济能否走得远、走得稳。为实体经济站台永远不过时。 问题的重点是,为实体经济站台,靶子不应该是虚拟经济,而是实体经济自身中存在的落后部分。优质的实体经济仍然在增长,今年1 月,高技术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55.7%,环比增长1.9 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 国家为实体经济开出的总药方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淘汰过剩产能,发展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于那些模式传统、思路封闭的实体经济企业,恐怕还需要更多借助虚拟经济的帮助,才能转危为安呢。(倪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