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与香港的三次结缘

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18-05-09

不知是不是当年割让香港的《南京条约》是在南京签订的缘故,我们这个位于南京,见证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企业和香港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次结缘是在31年前。1986年9月4日,在原航天工业部近一年的努力下,香港天坛大佛正式确定由中国航天南京晨光承建。

此后的3年里,航天人将航天精神发扬到了制像行业,在艺术、建筑、材料、结构、机械、冶金、铸造、焊接、化学处理、空气动力学、计算机应用等诸多领域展开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反复的论证实验,史无前例地开创了大型佛像制造安装的系统技术体系,战胜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天坛大佛这一堪称伟大的工程。

香港天坛大佛的成功建造,使全世界知道了航天不仅能够“奋翼冲天破九霄”地使火箭上天,也能够“妙相庄严现”地使大佛落地。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晨光制像这一产业的诞生,可以说没有香港、没有香港天坛大佛,就没有现在的晨光制像。

第二次结缘是在20年前,也就是1997年,香港正式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那一年。晨光受国务院的指派,成功建造了祖国母亲赠送给香港的国宝级礼物——永远盛开的紫荆花,使航天人参与并见证了“三荆欢同株”这一骨肉分而复合的伟大历史时刻。

从此之后,澳门盛世莲花、宁夏贺匾、西藏贺匾、新疆贺匾、奥运火炬等一份份国礼都在晨光诞生,太多重大事件的背后都活跃着航天人的身影。

第三次结缘是在10年前,晨光制像承接了可以载入史册的70米香港观音像项目。面对项目甲方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航天人再一次发挥了敢于面对挑战的航天精神,颠覆传统,富有开创性地在大型佛像制造安装过程中研发了集三维扫描、曲面重构、数控加工、工艺数字化设计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技术,再一次引领了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晨光制像智能制造的道路。

面对非常规范严格的香港工程管理的要求,航天人更是不怕困难,一次次地奔波于港澳办、商务部和香港的建屋署、入境事务处、劳工局以及中联办、外交部驻港公署、律师事务所、中介机构之间。

从一片空白开始,历时将近一年,我们逐渐厘清了大陆人员赴港工作签证办理的全部渠道和要求,也掌握了不同管理体制下的香港工程施工准入条件和过程控制要求。这不仅直接催生了目前航天晨光重要的国际市场平台——航天晨光(香港)股份有限公司,更跨越式地提高了晨光制像工程管理的水平。

同香港的三次结缘,造就了晨光制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30年辉煌历史,也是航天事业与香港友谊的最好见证。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晨光制像和香港一定会再续前缘,航天事业和香港的未来一定都会更加美好!

(作者:王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