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人是出了名的忙,但每到3月份,总有一些“特殊”的航天人要变得更忙。可不,2012年两会召开在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肩上的担子又沉了一些。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此次两会作为最重要的“政治季”,也成为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委员任期内最后一次“登台亮相”季。马兴瑞、张建恒、祝学军、谭永华、戚发轫、包为民、梁小虹……这些航天领域的“明星”代表、委员们,也十分珍惜这次“登台”机会,纷纷表示,要行使好国家赋予他们的神圣权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国家政府、社会民众与中国航天之间,搭起一座沟通意见的“桥梁”。
“要当好代表、委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把它当成一项重大型号任务来干。”这是80岁高龄的戚发轫面对记者的开场白。对于戚老来说,这也许是最后一次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两会了,和其他航天代表、委员一样,大家回顾起过去的履职经历,都颇感欣慰。“能通过我们的参与,为航天事业发展乃至国家建设做点实事,这是非常值得的。”
展示中国航天光辉形象
“两会是展示中国航天的一个好平台,能对航天事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全国政协委员、长征三号甲火箭总设计师姜杰说。在前四年的履职过程中,她不断向外界介绍航天、宣传航天,为航天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在姜杰任职的几年间,中国航天事业步入了高强密度发射和高速发展时期,中国航天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在国家综合实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几经努力,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坚持自主创新,不但满足了国防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还培养了一批能担当重任的人才队伍。
所以,每次与会期间,她都会向身边的委员们介绍航天事业取得的成绩和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的重大意义。在一番努力之后,姜杰发现,大多数人对航天事业发展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由衷的钦佩,大家都觉得航天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全国政协委员、一院党委书记梁小虹也表示,尽管目前社会上对一些重大的航天活动非常关注,但是他们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战略和思考却知之不多,而两会就是展现中国航天的发展成就、战略布局和重大意义的一个平台。他认为作为政协委员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这个平台展现中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的历程,也让外界看到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路径。
“记得我第一次在政协联组会上发言时,就向大家宣传了咱们的航天精神。”“老”政协委员戚发轫津津乐道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身为政协委员,我就是一座桥,一直努力让其他委员、让百姓更加了解航天、支持航天。”
为破解航天发展难题“进谏”
在戚发轫的桌子上,堆满了报纸和书籍。戚老随手拿起一份《光明日报》,“看,这篇文章上还引用了我之前的‘两会’提案内容”。
戚老说,“官本位”思想已经开始侵入航天科技工业领域,这对于以技术为本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来说,并不是好苗头。为此,他曾大力呼吁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光明日报》也在显著版面刊文进行呼吁。
戚老还曾有几个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大反响。中心内容为“对航天科研人员,要宽容失败”的提案,得到了当时国防科工委的重视。“为此,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就搞了两个型号的试验卫星,在卫星上先验证一些新技术,而不是急着‘一次成型’。这样一来,科研人员有了退路,敢大胆去创新了。”
此外,戚老提出的“加强空间育种”和“发展教育卫星”的提案都得到了科技部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全国政协委员、五院502所科技委副主任王南华表示,自己去年参加了不少调研活动,收获很大。“例如,经过调研,大家一致认为科技界评价体系和奖励这根指挥棒的导向不正确。”王南华说。如果能认真思考、解决这方面问题,让各类航天人才的功绩得到科学、客观的体现,有助于留住航天人才,凝聚人心。
六院院长谭永华在两会上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既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又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但是,谭永华关注最多的还是航天老本行:加速航天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大军工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大力扶持航天民用产业基地建设、加强航天技术创新力度……4年来,他切实履行人大代表职能,给全国人大提交了大量与航天相关的建议和议案,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要真正履行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并不容易,它需要你满怀热情地抽出很多时间来进行调查研究,代表人民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而不仅仅是开会、聊天、喝茶完事。”全国人大代表,四院42所研究员马国富在谈到过去4年的履职感悟时如是说。
在过去的4年中,马国富一直在认真梳理身边的各种问题,在确保完成好型号科研任务的同时,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围绕军工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如何始终坚持做好航天技术研究、加快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步伐、军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等议题向全国人大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尽全力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向前发展。
为航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出于国家战略安全利益和经济安全利益考虑,我在2010年提出了‘出台航天法’的议案。这项议案提出后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并得到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回复。”全国人大代表、一院某型号总设计师祝学军说。
4年来,祝学军尽管肩负着繁重的型号任务,她依然挤出时间参加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小组组织开展的一系列调研活动,充分利用“两会”这个宽广平台,努力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和参政议政水平。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也在连续好几届“两会”上递交了“出台航天法”的提案。“如果能立法,势必会为航天事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包为民表示,如今这个提案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批复,正在走程序。
除此之外,包为民提交的多个提案也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复,这些提案中有为军工企业减负的,也有将航天创新平台(如国防重点实验室)的运行费用纳入国家财政范围的。一旦能获得国家政策支持,航天企业将受益不浅。
“军工企业的负担有时太重了,没法和外企竞争。”包为民解释。因为军工企业以国家任务为重,但很多项目的投入都需要靠自己集资、贷款,“而最后生产出来的装备产品又不能用于民用市场,经济负担太重了”。
去年,王南华的提案和调研报告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比如《确保R&D投入强度 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提案很快就得到了科技部的回复。随后,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这个会议议题中也提到了相关内容。谈及此处,王南华感到很欣慰。
每一个中国航天人心中,都有一个航天强国梦。作为航天代表、委员,通过在“两会”上的呼吁和谏言,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在他们的一致努力下,航天强国梦已不再遥远。(陈立 杨蕾 李冠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