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好几天了,笔者第一次跑两会,混在记者大军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人是谁?
3月3日下午政协会议开幕前,人民大会堂内外到处都是“长枪短炮”。除了那些电视上经常露脸的“熟人”外,或许再有名望的委员,对于很多记者来说都是陌生的。于是乎,就出现了少数委员“寸步难行”,而另外一些委员则“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
科技界的大部分委员都很“寂寞”,其中就包括一些航天委员。他们没有明星脸,没有抢眼的民族、宗教服饰,也没有挂满胸膛的勋章,即使在业界享有极高声望的院士、专家也是如此。像杨宝奎、戚发轫等赫赫有名的航天老专家,也不停有各路记者向笔者打听,“这位老人是谁啊?”
“媒体都去关注那些所谓的名人、明星了,这样下去怎么行!科教兴国,科技和教育是最重要的。”有科技界委员大吐不快。或许,媒体关注少对于航天代表委员们来说是件好事,毕竟他们可以安心上会、专心参会。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航天代表委员们周围如果能更热闹点,对于中国航天发展来说,也不见得是件坏事。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崛起和航天企业的迅猛成长,航天二字越来越多地被老百姓挂在嘴上。但是,由于军工信息保密等多种原因,老百姓对于航天多为一知半解,甚至还有一些误解。
大家享受航天技术带来的成果,却经常不知道搞这些研究的科学家是谁,不清楚航天企业的发展情况。而两会正好为航天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搭了个好台子,除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外,何不再好好唱一出推广航天的“好戏”?
所以,两会期间,平日里都是技术专家的代表委员们,完全可以抛开高深的理论,扮演一下“讲师”。就算媒体不主动来追,代表委员们在会上的沟通交流、议案提案、讨论中的观点表达和博弈,都可以作为鲜活的公开教材。一旦媒体关注了,再借助这座桥梁,把握分寸、认真详细地说,假以时日,航天企业自然“声名远扬”。
萨顿言,“没有科学家,人类就会完全停顿而且退化”。笔者真心希望我们的大众传媒、社会群众更加“热捧”航天,也希望航天代表委员在两会上为我国航天发展大声鼓与呼、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也要好好利用大众媒介,把中国航天的好形象更加真实地展示给社会各界。
这个时候别太“低调”,尤其在我国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毕竟,随着国家的强大,航天人的言行理应成为媒体的兴奋点。(陈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