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闭幕后,很多人也许将就此卸去代表委员的身份,但不管明年换谁来,我们还是希望,能继续听到代表委员们针对国计民生热点问题激辩的声音;也乐意看到像沈士团、韩德云、宗庆后那样一直“死磕”的代表委员越来越多地出现。
在全国政协中共界别分组讨论时,政协委员李金华、田聪明、柴松岳、王玉庆就怎么管理“预算外资金”、治理“小金库”唇枪舌剑一番;葛剑雄委员当众质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科技界别分组讨论,诸多委员就如何开展科技体制改革争论得面红耳赤……
类似这样的激辩场面,以往我们通过媒体很少见到,此次一经传播,也受到了舆论的关注和好评。
各位代表委员是带着人民的期待和意愿上会的,他们勇于直言也是职责所在。
对于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在利益格局与利益诉求多元化的当下,本来就很难一时间给出确定的解决方案,而代表委员在讨论问题、发表见解时,必然会有观点上的冲突和碰撞。也只有通过深入辩论,才能让各种见解背后的利弊慢慢浮出水面,推动共识的产生。
俗话说“真理不辨不明”。从苏格拉底倡导的辩证法,到哈贝马斯的“协商式民主”思想,辩论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现代政治操作中,行使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策等权力时,若采用辩论程序,能更好地保障最终决策的科学和民主。所以在一些重要事项审议讨论过程中,我们应大力提倡开展辩论,并对媒体开放,让民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这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应有之义。
除了那些让民众欣慰的激辩,还有一些代表委员用数年如一日的执著打动了民心。曾是两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沈士团,为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这一目标,奔走呼唤了10年,政府终于要兑现承诺;人大代表韩德云已经和“官员财产申报公开”死磕了7年;人大代表叶青连续8年上书,要求进行“公车改革”;人大代表宗庆后连续5年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
对于这样真心从国家、人民利益出发的代表委员,就算其不停“发声”、年年执著,也不仅不会招人讨厌,反而是极其可爱的。
因为这些事都关乎政府制定的政策科学与否,关乎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是否高效廉洁,关乎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
出席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就要换届了,真心希望在以后的两会上,为民激辩的场面再多一些、执著参政议政的代表委员再多一些。(陈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