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日或许是最复杂的一个节日:寒食、踏青、插柳、寻春、清明……陌上的花,霸陵的柳,纷纷雨中的相思,寂寞杯中的酒——复杂的我不知道如何下笔,只能从三千年前慢慢说起。
在遥远的周,每到仲春,掌管钻木取火的司煊就会手摇木铃,穿行在京都里的大街小巷,通知人们熄灭炉中的旧火,等待司煊代表祖先赐下新春的新火种。在新火种燃起人间的炊烟之前,人们就只能食用寒食了,这就是寒食节的起源。在先民看来,火种的新旧交替,是非常神圣的仪式。人们通过这种形式,来纪念先祖的恩泽,所以寒食节也就成为了人们祭扫坟茔,纪念先人的日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寒食由漫长的一个月缩短到几天。到了唐代,唐人将寒食节定在清明的时节,于是寒食、清明逐渐合并成一个节日。寒食节的祭扫,与清明原有的踏青融合起来,慢慢地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清明节,于是关于清明的诗也渐渐多了起来。
清明的诗,有哀怨、有凄凉,有几乎所有人都记得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也有对比强烈的“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要说到个性鲜明的,大概要算黄庭坚的“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清明,介子推不愿意出山为官,抱着大树被烧死在绵山;清明,那个齐人跟随着扫墓的人,乞讨些剩下的祭肉冷酒,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向妻妾夸耀自己与达官贵人的交情。黄庭坚素来有几分狂气,想来也有几分不服气,所以他要写诗,所以他只能当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这样的闲职,而不会受重用。也有不明白的人会问:乞讨的人难道不是一穷二白吗,为什么还能有妻有妾?殊不知,皇帝赐予臣子的最高奖赏,也就是祭祀宗庙后的祭肉。
怀着这样的闲心,纯粹是自己给自己添堵。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倒不如漫自吟着“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飘然而去,在漫漫的岁月里一路行歌。
于是想起两千五百年前的这个时节,遥远的东鲁春风中,夫子与弟子们围坐一席,闲谈人生理想。曾皙弹完一曲,放下手中的瑟,悠然说着他的志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长叹:“吾与点也!”清明也是洗去旧尘的时节,清明的本意,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沂水中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一会儿春风,唱着歌回去,这就是夫子向往的生活吗?
还是在这个时节,想念归宁王妃的吴越王钱镠,寄去了短短的一句话:“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目不识书的吴王,想必是不知道怎么写诗词的,只能用这简单的话来传达透骨的爱意与相思。回来的路上,花已经开了,你可以伴随着明媚的春光,慢慢地回来……
短短的几个字,却温柔无限,以至于风流绝代的苏东坡,也为之倾倒。我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曾随手在纸边写下过一首不着调的小词。那时侯比较年轻,记性好,现在居然还记得:“花开陌上相思早,繁花落尽相思了。从此莫相思,相思无尽时。寂寥何似酒?酒味如红豆。红豆乱春心,春心潮水盈。”
曾经有人问我,都说是春心难了,何为春心?我沉吟许久,春心为何物,终不知如何说起。只是偶然间,想起那落花满地,幽兰无香,红缨无色,冷月无声,心中也或然有那么几许纵横。又或许,等这繁华散尽,天地清明,才是春心始见的时候吧。
于是无语良久,默默然看着窗外的春风,在纸角歪歪斜斜写下几句小诗,就用它来作为结束吧。
昔闻朝露但沉吟,旧日青青醉里寻。
萍水初逢迷蝶梦,繁花尽落见春心。
相思曾寄黄粱枕,缱绻难挑绿绮琴。
一刹芳华皆寂寞,忍听凤语恨知音。
(作者:龙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