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赛动态 散 文 摄 影 诗 歌 美 术 视 频 网友热评 在线投票
  首页 >> “长城杯”2012中国航天网络文化艺术大赛 >> 散文  
 
有多少空间可供飞翔
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0日
  6月18日17点06分,航天员景海鹏轻盈地飘入天宫一号的画面,一定已经深深地印刻在很多中国人的脑海中了。与航天员坐在飞船座椅上的画面相比,我更愿意看到他们在天宫一号中遨游。虽然从画面上看,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进入天宫时就像个刚学走路的孩子,有些步履蹒跚,但这毕竟是中国人在距离地球340多公里的天际、在一个悬挂着五星红旗的空间中的第一次自由飘飞。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的载人航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神舟五号飞船,航天英雄杨利伟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神舟七号飞船,航天英雄翟志刚“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的报告声依然萦绕在耳畔……

  也许有人会说:“这都是在西方标准和发达国家成果的指引下完成的,只能说是步人家的后尘。中国在科技领域还远没有达到挺立潮头的地位。”

  的确如此,在航天科技领域,我们始终在努力追赶航天强国并不断缩小与它们的差距,现在说超越还为时尚早。正如中国的落后不像地震、海啸那样是在顷刻间发生的,中国赶上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实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脚步是稳健而快速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对这种稳健快速步伐的最好诠释。

  成就这种步伐的因素可以总结出很多:解放思想,破除束缚;规划周密,领导有力;发扬民主,团结协作;学习继承,勇于创新……但现在还不是全面总结成绩的时候。首位登陆月球的航天员阿姆斯特朗说过:“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这却是一大步。”3名中国航天员由局促地在7立方米左右的空间中开展活动,到在15立方米的天宫一号内比较自由地飘飞,这对美俄等航天强国来讲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中国来讲无疑是巨大的飞跃。可15立方米的空间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无论如何都太小了,只要我们沿着既定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一定可以获得更广阔的空间,更加自由地在太空飞翔。

  看到景海鹏、刘旺、刘洋3位航天员在天宫中向人们挥手致意的“全家福”,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开心地微笑。让思想插上翅膀在自由空间翱翔,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神奇!

  (作者:莫偃)
打印 关闭窗口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