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你的心会不会剧烈地颤动一下?
龙应台在《目送》的扉页上说: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拥有了年轻时所向往、所追求的一切,也许是名利、地位、资本,但是平静下来才发现身边的父亲早已经远去,母亲也在慢慢地老去,在别人眼中拥有幸福生活的我们却无力将他们一一挽留,环顾四周,惟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默默目送。
书中描写了作者目送儿子踏入各种不同的门,儿子的背影,愈来愈高大,但却从来都没有犹豫,没有回头。这种落寞感使作者回忆起当年父亲用廉价的小货车载着她去大学报到,父亲因觉得女儿会嫌弃小货车太穷酸,便在校门口放下她和行李转身就走,留下一团黑烟和背影。
多年后慈爱的父亲过世,作者又在细雨中,目送着父亲的灵柩慢慢滑入火葬的炉门,消失在火焰中。这恐怕就是关于光阴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在时光的洪流中渐渐长大,我们眼前的背影从高大到佝偻,自己也就慢慢成了别人眼里的背影。当我们再不能为过往的遗憾一一买单的时候,彼时的目送就成了眼下最真切的悲凉。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里,只写那一个月台边的背影,便引人哽咽。从小到大,从上学到上班,我们每一次的启程,都有一对关切的眼神在背后凝视着,是因为我们越来越独立了,还是越来越忙碌了,甚至有时连再见都没说就走。
但我们是否想过,能与父母相望的日子也在一天天地减少。父亲老了,也许背佝偻了,牙不能咬了,脚不能走了,突然之间不再说话了;回头去看母亲,也许她的头发枯黄,眼睛里带着焦虑。做儿女的应当明白,我们无法医治父母身上的病痛,我们也无法阻止生命进程的脚步,但我们至少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他们,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让他们的眼睛多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让他们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
一位不知名的作家在形容父亲的离去时说,就像海上突来闪电把夜空劈成两半,天空为之一破,让你看见了这一生从未见过的最深邃的裂缝、最神秘的破碎、最难解的灭绝。
《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中讲述过,母亲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我们身边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的旅人。
也还记得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提起: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儿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可是我怕,也许是我们都怕,怕不知道哪一天,不好的消息告诉我们自己已是那失了根的花草。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得、不放心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们如生命。
亲爱的爸爸妈妈,您若安好,便是晴天。
(作者:贺菲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