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赛动态 散 文 摄 影 诗 歌 美 术 视 频 网友热评 在线投票
  首页 >> “长城杯”2012中国航天网络文化艺术大赛 >> 散文  
 
夏日,泛舟在瓦尔登湖畔
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31日
  ——走近《瓦尔登湖》与梭罗的精神世界

  如果能在这样炎夏的傍晚,寻到一点心灵的清凉,能停下匆匆的脚步,享受一下静谧恬淡的心情,不妨翻开这本梭罗的《瓦尔登湖》。

  雪莱的诗句中有这样一句:“没有内在的平静,没有外在的安宁。”这个理想主义诗人写下这些诗句的时候或许远远没有想到,200年后的社会竟如此喧哗、聒噪,距他理想的平静和安宁相距甚远。

  可是,如果能够读一读梭罗——这个固执又啰唆,但非常精神化的男人的这本非常安静的书,也许,我们会重温平静和安宁的感受。

  1854年出版的这本书以19个独立又勾连的章节组成,记录了梭罗远离城市喧嚣,在瓦尔登湖畔的森林里自己建造房子、播种粮食、在湖边钓鱼思考、阅读生活的点滴感悟和思考。

  从自然到人生,从湖泊到哲学,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徜徉,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游走,就像他自己写的那样,从居住在瓦尔登湖畔的那一天开始,“蛰居的生命开始舒伸了”。这是一本简单的随笔集,同样是一个宽广灵魂的自白书。它的魅力经久不衰,成为美国文学中一本独特而卓越的作品。所以译者徐迟由衷地评价道:“这是一本寂静、恬静、智慧的书。”

  梭罗,这个否定现代性的理想主义者,常常表现出一种纯粹的孩子气,让人忍受不了他的啰唆,也为他的很多想法忍俊不禁。

  前言里面,译者不停地强调,“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再打开这本书。”

  可是看完整本书的时候我忽然觉得,对于这本书而言,是不是安静并非最重要的,是否接受他的观点也无所谓,这都不是底线,底线在于你能耐心看着一个任性的人在肆意过着那种自以为是的生活吗?平等的,毫无目的的。

  如果连观望都做不到,妄图从中得到养分、乐趣、知识或者观点,那真的不必要阅读它。我并不觉得从中得到了什么,甚至很多时候都觉得,连基本的阅读快感都没有,但是能够看着这样一个人,他放任自己的思维,并且坚持自己,放手去做,享乐其中,洋洋自得,不在意别人是否认同,并且自己还觉得挺好,这不是也不错嘛。

  可能这就是阅读的多种要素,你不仅从中索取,或是以仰视的眼光摄取营养,或是当成消遣休闲娱乐,也有这样的时候,这样一些书,你要成为作者的陪伴,远远观望,不去否定也不必赞许。

  梭罗真是个精神至上的行动者。徐迟说:“他的一生是如此简单而馥郁,又如此孤独而芬芳。他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而且是精美绝伦,世上罕见。”

  有了精神至上的追求极致,想要避免世俗的痛苦也相对容易。他可以完全不在意物质,不在意吃喝、住所,更不在意一般人的眼光。

  所以他才无比坚定地写道:“我们的整个生命是惊人地精神性的。善恶之间,从无一瞬休战。善是唯一的授予,永不失败。”“精神是能够一时之间渗透并控制身体上的每一个官能和每一个部分,而把外表上最粗俗的淫荡转化为内心的纯洁与虔诚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圣庙的建筑师。他的身体是他的圣殿,在里面,他用完全是自己的方式来崇敬他的神,他即使另外去琢凿大理石,他还是有自己的圣殿与尊神的。”他的信仰这么完善,什么都摧毁不了他。

  他认真播种、仔细记录,描摹湖边景色的微妙变化、探寻小动物的行踪习性。这似顽童一般的任性生活确是他苦心追寻的梦境桃源。

  这样“单调”、“匮乏”的生活恐怕是我们现在所不能忍受的,可是那或许也是因为我们无暇关注自身以外的任何东西,没有那样的心情和逸致,所以不能像梭罗一样从自然万物中探索到那么多奥妙和快意。

  “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向往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意想不到的成功的。”在结束语篇,梭罗这样写道。

  对于成功的定义,也许现代人大都注意外在的东西,名誉、地位、物质,可是在灵魂安静的深处,成功也在于我们构建了自己健康而丰富的内心。

  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在排得满满的日程表里,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有这样一隅,留给我们层次分明的心灵,一个夜晚一盏灯,一份安宁一抹幽香。

  (作者:杨琳)
打印 关闭窗口
 
 
 
制作单位:中国航天报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  邮编: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