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煎熬着,网上终于显示了儿子被大学录取的信息。我如释重负,禁不住在心底喊道:“阿弥陀佛!这一页总算揭过去了。再见——2012年高考!”
尘埃已然落定,便忍不住写下这个题目。
说起来,二十几年前我就品味过高考。只不过,今昔对比,境况不同罢了。
那时,我是考生,又是儿子;如今,我是家长,儿子变成了考生。那时,父母忙于耕作,没功夫督查我的学习,高考期间,也没时间莅临考场,他们能做的,就是给我带上几个煮鸡蛋。再就是我考完回家后,他们默默地望上我几眼——他们把所有的希望和挚爱都深深储进了眼中,学习、应考,全靠我自己把握。如今,我和爱人围着儿子鞍前马后,全方位地服务。那时,高考是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先是预选,很多人在这一关便被淘汰。通过了预选的学生才能参加高考,况且参加高考的考生,每年录取率不过20%!如今,没有了预选,高考录取率又高达70%左右。那时,填报高考录取志愿在成绩揭晓之前进行,可谓是“跟着感觉走”。如今,填报志愿在成绩揭晓之后,考生和家长心中有数。那时,考上大学,你就算进了保险箱——毕业后保证有铁饭碗可端,因此,子女考上了大学,父母便觉扬眉吐气,便要大摆酒席,宴请师长亲邻。如今,虽然上大学容易,但就业难。那些没有家庭背景、学校名气不大、专业不吃香的毕业生,就业更难。那时,少不更事的我只知道秉烛苦读,没觉得有多大的思想压力,也没感觉到父母的关爱有多大多深。如今,不知儿子感觉如何,作为家长的我觉得心力交瘁,疲惫至极。
不过,话说回来,今昔有一点相同,那就是:高考依然是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它足以改变许多人的前途命运,尤其对寒门子弟,意义不言而喻。基于这点,无数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十几载,期盼着一朝金榜题名,能够进入自己心仪的院校,学习理想的专业。相应地,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围绕着“一个中心”(以孩子高考为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上全力支持孩子,时间上全力配合孩子),制定了周详的计划。
自从儿子上了高中,在家里,电视我们不敢正常放;双休日,我们无暇游逛;早晨,我少有功夫去打球;晚上,我不敢吹拉弹唱。儿子模拟考试考好了,我要多加表扬;考砸了,我只好将郁闷憋在心里,不敢责备,相反,还要和风细雨跟他谈,多谈成绩,少谈错误,生怕影响他的士气——没办法,一切为了儿子能在关键的一战中出彩!
在期盼中,高考如期而至。那两天,我和爱人每天早早起来,先做好早餐,然后,七点准时叫起儿子。七点四十,驱车送儿子到考点。随即返回家里,准备午餐;十一点半左右,再次驱车赶到考点,将刚从考场下来的儿子接到预订好的宾馆,拿出热腾腾的饭菜让他吃。这期间,只是简单地问一问儿子考题难易情况,不敢深问,生怕影响他的下一场发挥。吃完了,让他赶快休息。下午两点十分,我叫醒儿子,然后,陪他在灼灼烈日下步入考点,目送他走进考场大门。
又一科考完了,我早早站在考场外面,和千万个家长一样,翘首以待,直到儿子那熟悉的身影到了我跟前,这才和他一同走出考点。
高考结束了,但高考又远未结束!——还有一道考验家长的关口:填报志愿。于是,根据儿子的成绩和学科优势,先确定几个属于“211工程”或“985工程”的重点院校,再精心选择专业。那几天,我家里桌子上、床上堆满了诸如《教你填志愿》之类的书籍报刊。我们查阅资料,圈圈点点;我们马不停蹄地四处奔波,参加各个高校录取咨询会;我们四处打电话询问同学亲朋,忙得不亦乐乎!
录取结果出来了,可是,我却不能心如止水。如今的高考,与其说是考学生,还不如说是考家长!不仅考家长的辛劳,而且考家长的耐性和智慧!面对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家长不仅要帮助孩子考好试,更要帮助孩子填好志愿。
说实话,看着高考期间和我们一样辛苦陪考的家长,再回味炎炎盛夏里填报志愿的情景,我不能不叹息: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品味高考,我说不出是喜是忧。要说喜,儿子的一句话让我颇感欣慰——“将来我也要成为航天人!”
(作者:李收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