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年比,今年夏天不算太热。也许是体质关系,苦夏心情依然往往而生,日里夜里未尝不是带一种负担似的度过。这负担先是来自睡眠质量下降,继而导致精神不畅,两下交相作用的结果,人也就不免昏昏然了。
每天都很关注天气预报,心里巴望着大自然馈赠的一份清凉,即使没有宜人的淅淅沥沥的小雨,阴起天来也不失为一种享受。人云‘心静自然凉’,这其实是大不作准的话;若言心静乃安,倒是颇有几分道理。和尚、道士崇尚远离红尘,其间亦在于求得几分清静;但和尚、道士是并不乐于顶着太阳念经论道的。‘天下名山僧占多’,他们抢先占了诸多好去处,那里既无‘高处不胜寒’的牵挂,又独得了高处自然凉的便宜。且山水本在尘世,充其量他们也不过与俗人‘远’出若干公尺而已。唐代诗人常建游江苏常熟破山寺后禅院,就对那‘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处所赞赏有加。这景象究竟与‘红尘’相去几何?叫人觉得那‘远离’之说竟也未必作准了。
‘东边太阳西边雨’,自古常令人有不均、无奈之感。旱涝有异,不同境遇中的人们,盛夏时节会如我一样只盼望一身的清凉舒爽吗?那些守护着庄稼地的劳作者,不常是从禾苗的需要盼晴或者盼雨吗?
不觉间已当秋令,在我仿佛是走过一条漫长的路,感到有些吃力,但精神上步履蹒跚之际,渐获解脱之感。即使炎威犹在,仍有后劲,总算得上差强人意了。岂不闻‘秋老虎’的俗语,以虎喻秋热,多么形象,真有咄咄逼人之概。然而,早晚时候还是领料到一缕清凉了,这时候烦燥的心情有所缓解,也宜于睡眠,正可一心养静,略补夏日里身体和精神的耗蚀了。未料一时间台风频发,沿海地区天昏地黑,摧屋拔树,农田被淹,水患四起;不觉又使人寝食难安了。
台风在气象中既为变态,也属常态。在人类还不能左右气象的情况下,只能在预报、预防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抗灾救灾能力,使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就人们的愿望而言,谁不期盼风调雨顺的年景,但这绝非大自然的常态;现实社会何尝不是如此,同我们的愿望总是隔着这样那样的距离。我们本着与人为善的理念,期盼并致力于营造人类和谐相处的环境,并使其成为常态;但这远非一厢情愿的事,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有应对各类变态事件的心理和行动准备,以不变应万变,方能有效地趋利避害。 (作者:何大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