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单位是一家三线内迁企业。说起来可能别人都不会相信,1995年从大巴山深处搬迁至成都平原时,在装修60多平方米新居,花光了仅有的一万多元存款后,家里已没有多余的闲钱来更换家用电器设备。
俗话说:搬家穷三年。“百废待兴”呀!原来的组合家具、过时的家用电器该卖的卖,该扔的扔,一切需要从头开始。直到几年之后,家庭才逐渐恢复了元气,新的电器设备一样一样地搬回了家。
工作之余,我平时比较喜欢写点东西,一篇文章写了改、改了写,实在令人心烦,所以“换笔”一直是心中的梦想。1998年,我终于攒够了三千多元钱,买了一套带软驱的“裕兴”牌学生电脑和一台NEC24针打印机,好歹也算换了“笔”。这在当时已算够奢侈的了,要知道那时一台486电脑也要一万多元呢!但针式打印机的噪音令人不堪忍受,每当打印的时候,“嘎吱嘎吱”的响声,闹得邻居们还以为我买了一台毛衣编织机。1999年9月,我用家中的存款和挣下的一些稿费买了一台兼容机和喷墨打印机,当时正是台湾地震时期,64兆内存条竟然涨到了1200多元,但我还是一狠心,将心仪已久的一台真正的电脑搬回了家。
2000年,我买了一只“联想”MODEN,通过电话线与世界相连,眼前的世界一下子开阔起来,在网上玩游戏、看电影、聊天,成天忙得不亦乐乎。更实际的是,上网以后,给许多编辑部投稿再不用打印了,在电脑上敲好文字,一按发送,洋洋洒洒的文字瞬间便传到了编辑的信箱里。2005年,小区开通了长城宽带,100元的包月制,可以不限时地网上自由冲浪,比起每月300元左右的拨号上网,速度快、价格又便宜,这样的待遇,当时在一些大都市都享受不到,着实把我高兴坏了。
1999年,我家工作了12年的18吋“上海”牌彩电光荣退休了,换上了7000元的纯平29吋大彩电,2000年安装了“美的”柜式空调,而传呼、手机、VCD、微波炉等通讯工具和家用电器也找到了合适的位置,2002年拿到了驾驶执照,节假日租辆车,带上一家人潇洒地“奔驰”一番。而家中最大的变化应该说是“住”的质变,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 60多平方米的住房显得小了,2003初,按揭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交了预付款,按照合同次年搬进了新居,拥有了一间真正的书斋,再不用拿阳台当书房,忍受烈日和寒冬的折磨。
2004年,单位上开始陆续有人买车,尽管大部分都是面包车或二手车,但上下班时也称得上蔚为壮观。看得我手痒难忍,当时想,咱得有辆车呀!当时还想:工厂发展得这么好,不出五年,一定会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结果在2009年,终于如愿以偿。
这一切的变化,不是因为我们的消费观念变了,而是兜里钱变多了。没有收入的增加,好些事情确实不敢想象。我们这些60后,可以说经历了最为深刻的社会变迁,童年时家庭穷困的景象记忆犹新,现实的变化正历历在目,而对未来的企望却更让人心旷神怡。
走出家门看社会,如今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热火朝天的建筑场面,神州大地就像一个大工地:城市在建设,乡村在建设,公路在延伸……。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里,我见证了它的成长,我惊叹于它的每一处变化。这是物的变化,更是人的变化。因为我们体会得深刻,所以心中由衷地喜悦!这种变化给我们的影响刻骨铭心,永远值得记取。
(作者:罗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