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古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禁让人想起“廉洁”二字。诗人借莲的清高来表颂自己不同流合污的自爱品质,同时也讽刺追求名利、爱慕虚荣的庸俗之人。作者将自身崇高的节操与莲的本质联系在一起:清新淡雅,洁身自好,不艳不妖。诵读现代的“诚实守信为做人的根本”,不禁让人想起“诚信”二字。一个人自尊自爱、诚实守信,自然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这种道德原则,这种传统美德历来是华夏儿女所期望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人在开采石料的时候得到一块非常珍贵的宝石,他想把这块宝石献给宋国的大夫子罕。结果被子罕婉言谢绝。献玉的人诚恳地对子罕说:“我曾把这块玉石拿给做玉器的工匠看过。工匠们都认为这是一块非常珍奇的宝石,所以我才特意送来献给您,可您却不肯接受,这是为什么呢?”子罕说:“我为人处事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倘若我把玉石收下,那么我们两个人就都失掉了自己的宝。我如果不收,这样我们各人就有各自的宝啊!”子罕的这种“廉洁”不就是一面活生生的镜子吗?这个故事尽管跨越了2600多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但它却成了后世奉守廉洁的光辉典范。
生存只需要最简单的条件。幸福其实很简单,知足常乐,大道至简,节制欲望,简化生活,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就会拥有幸福的生活。生存固然需要艰辛的劳动,而艰辛的劳动首先是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这里的满足,是自己生存的基本需要,而不是欲望的贪婪“需要”。 恰如圣雄甘地所说:“地球上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欲”。
谁不爱清溪照人,淙淙如玉的流响?谁不爱青眸流盼,活力四射的青春?自重的人就是这照人的清溪,自爱的人,就是这青春的倩影。廉洁似水,无声润万物而不骄傲,寒冷或酷暑,总能保持水的晶莹,与时俱进,创新生活,具有流水不腐的奔放品格。廉洁如风,无微不至,摧枯拉朽,所向无敌。廉洁的生命之水相逢春天,会以流体的姿态汩汩流动。遭遇冬天,无奈凝冰,就坚守冰清玉洁的本色,一片冰心与严寒对峙。邂逅酷夏,就让生命不断蒸腾吧,化作天上让人仰慕的白云。(杨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