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清廉洁风险本质
(1)何谓风险?风险的本义是“可能发生的危险”。是一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事件,也称风险事故,是酿成事故和损失的直接原因和条件。根据风险发生概率、风险收益、风险成本等因素,有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自留风险、转移风险四种处理方式。
(2)何谓廉洁风险?廉洁风险是企业的职工在履行权力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的可能性。主要是指因教育、制度、监管不到位和个人不能廉洁自律、个人管束不严而可能产生不廉洁行为的风险。这种风险虽不是明确的腐败行为,但它容易成为地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等腐败行为发生的条件,是廉洁从业的隐患。
(3)何谓廉洁风险点?廉洁风险点是指权力运行流程中可能出现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职工不能廉洁自律而有可能产生廉洁风险的具体环节或岗位,这种风险点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它是可以进行防范和控制的。
(4)何谓廉洁风险防控?廉洁风险是可防范和控制的。针对廉洁风险制定的防范措施应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从而降低各种违规违纪等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尊重廉洁风险特性
廉洁风险的表现形式多样,类型可能会千差万别。这与每个企业特征、涉及领域、职业类型等有关,只是廉洁风险本身涉及到的内容可能会大同小异,但廉洁风险本身的特征不会改变。具有客观性、广泛性、复杂性、隐蔽性、变动性、可控性特性。
3. 把握廉洁风险类型及表现
(1)思想道德风险
基本认识:主要是指企业员工因私欲、私利等自身思想道德偏误或因亲情请托等情节,可能造成自己行为规范或职业操守发生偏移,经营管理行为失控,或授意他人违反职业操守、岗位职责,导致经营管理行为结果不公正不公平,使行为对象的利益受损或不当得益,构成以权谋私、损害企业利益、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的廉洁风险。
主要表现:放松自我,信念动摇;心存侥幸,自以为是;漠视法纪,胆大妄为;挥霍浪费,放纵私欲。
(2)制度机制风险
基本认识:由于缺乏工作制度的明确覆盖,工作程序的明确规定,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的明确约定,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个人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缺乏有效制衡和监督制约,可能造成行使权力失控、职责行为失范,构成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的廉洁风险。
主要表现:有章不循,执行不力;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监管机制不完善。
(3)岗位职责风险
基本认识:由于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及存在思想道德、外部环境、业务流程和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正确或不认真履行自身职责或不作为,构成工作失职、以权谋私,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的廉洁风险。国有企业敏感岗位作为掌管权力和资源的关键岗位,其廉洁风险更多更大。
主要表现:“一岗双责”履行不到位;制度机制职责约束不当,造成权限灵活使用;用人不当;以权谋利;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利用职务之便挪用、侵占企业财物。
(4)业务流程风险
基本认识:指企业的业务流程的复杂性或流程设计不完善、缺乏相互制约,以及不严格执行业务流程等情况,可能造成的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而导致的廉洁风险。
主要表现:业务流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业务流程设计不规范、不严密,执行不力。
(5)外部环境风险
基本认识:为了达到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的,来自于社会环境和友情、亲情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或者本企业之外的一些人员可能为了达到自身利益的目的,可能对领导人员或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导致当事人行为失范,构成失职渎职、权钱交易,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的廉洁风险。
主要表现:社会大环境影响。亲情、友情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