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天科技集团感动航天十大人物评选 > 候选人物 > 正文

十二院二所王家胜:为新时代航天智库建设添彩

    来源:中国航天网   发布时间:2019-01-02

王家胜,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十二院纪委委员、科技委委员、技术副总师,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航天发展战略、航天装备建设、航天管理决策支持等工作。王家胜带领研究团队先后完成了2030国防科技工业总体发展战略研究、2030中国航天发展战略研究、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航天发展 “十二五”规划研究,集团公司发展“十二五”综合规划及相关主业规划,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2025等17项战略规划任务,多次获得上级领导和集团公司的好评与相关表彰。

王家胜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2001年7月参加工作,在科研、管理、党建等方面业绩突出,先后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优秀国防科技信息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第六届青年情报学术研讨会二等奖1项;纪念国防科技信息工作创建55周年征文活动一等奖1项;集团公司科技委战略管理专业组年度学术论文交流会优秀论文1项;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青年科技论文一等奖1项;研究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研究院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13次被评为优秀员工,4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党校青年干部进修班优秀学员,2014年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译著、合著10余部。

一、迎难而上,敢当国防航天发展战略的谋划者。

我国距离航天强国有多远?这个问题是数十年来困扰航天人的重大命题,国防工业管理部门专门下达“2030中国航天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任务,需要对此进行研究。

年仅32岁的王家胜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带领研究团队到机关、到厂所、请专家进行调研咨询,确定了1个总体研究和9个专题领域的研究框架,并亲自担任总体组和3个分组的执行负责人,牵头开展研究论证。在此期间,由于长期坐在电脑前看文献、查资料和参加各种研讨会议,王家胜的身体每况愈下。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他推迟了手术治疗的时间,后来经过5次手术才根除疾患。

经过2年的研究,王家胜主笔完成了50余万字的研究报告,首次系统完整地描述了“航天强国”战略,提出2030年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发展路线图,经过系统梳理凝练出来的一批重大项目被列入国家有关规划,为我国航天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我国距离航天强国有多远?》专报获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的重要批示。

二、敢为人先,争当航天系统工程思想的传承者和探索者。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就在十二院创立系统学讨论班,长达7年半之久,十二院也成为了中国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发源地,专注于探索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以及在航天、国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作为十二院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所长,王家胜时刻牢记传承和发扬钱学森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使命任务。

当前我国国防装备特别是航天型号系统面临越来越复杂、先进技术层出不穷、设计标准不统一难交互等问题,王家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组建专门的研究团队紧跟国内外系统工程的发展动态,聚焦“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开展研究”这一最新进展。

国外虽然已经开始在武器装备设计中应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但整体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以借鉴,而国内更是一片空白。王家胜带领研究团队认真查阅翻译每一篇相关文献,邀请航天型号和信息化专家一起研讨交流,积极在航天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先后主持开展了基于模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研究及在卫星与装备中的应用,主持开发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协同研制平台,应用该平台开展低慢小防控系统、返回式卫星等的需求论证与系统建模仿真工作,有效支撑了相关型号的立项研制工作,填补了航天型号在该领域的空白。

三、无私奉献,甘居集团管理提升的幕后奉献者。

十二院是航天科技集团的智囊团和参谋部,是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数据资源中心,王家胜秉持立足航天、服务航天的初心,借力钱学森智库建设,高质量、快速响应集团公司管理需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带领全所员工甘居幕后,任劳任怨,兢兢业业。

王家胜坚持以数据作依据、靠数据说话的原则,对集团公司近二十年综合统计、财务等主要经济数据以及下属600多家法人单位情况了然于心,有效支撑了集团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办公厅、战略管理部、研究发展部、财务金融部、宇航部、产业发展部、资产经营部、审计与风险管理部等多个部门以及科技委,为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保障,主持完成了《集团公司军品配套率情况初步分析》报告得到吴燕生董事长的高度认可和重要批示,研究成果为集团公司第七次工作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8年年初,由于夜以继日的连续工作和天气原因,王家胜患上了重感冒,在得知集团公司“晒态势促提升”相关研究与支撑服务任务的里程碑节点确定在春节后,他在医院再也待不住了,坚持回到办公室,组织京内京外、办公室内外、返乡高铁上的同事进行分布式办公,每天带病坚持到工作到凌晨,完成了3万多字的汇报会议材料,项目成果得到了袁洁总经理和时任国资委驻集团公司监事会刘顺达主席的高度认可,此项工作超出了预期设想,体现了航天人的创新精神,是钱学森系统思想的综合体现,较好地体现了“数字航天、数字中国”的理念。

对此,王家胜常说:“成绩都是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我只是做了协调保障工作”。当研究成果在期刊上发表时,王家胜总是推脱,让年轻人作为第一作者排在前面;当有单位邀请团队去授课时,王家胜总是把机会留给团队的其他人,让其他同志“获名获利”;当项目立项时,王家胜总是让团队的总师作为课题负责人,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技术为大,管理者主要是保障作用”。

四、大胆创新,勇做研究所经营管理的探索者。

自负责研究所工作以来,面对研究所业务渠道窄、人员队伍年轻、经济基础薄弱等严峻形势,王家胜保持战略定力,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模式,殚精竭虑谋发展、夙兴夜寐抓落实,舍小家为大家,对待同事温暖如火,对待自己和家人却近乎苛刻,同事及其家属有困难他总想办法亲自帮忙解决,而面对自己孩子和亲人生病住院,他却没有时间关心,只能委托亲戚帮忙照顾。他坚守岗位,白加黑、五加二,全年无休,以身作则,以已律人,真正体现了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和基层领导者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围绕集团公司第七次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支撑世界一流军队”标准,结合研究院“三大使命”、“四大业态”,凝聚提出研究所“保障集团、强化军方、拓展政府、面向市场”的发展思路,王家胜带领全所人员统筹协调员工和资源紧密协调、互相配合,围绕大市场、大项目、大客户不断凝聚专业优势和力量,开展联合论证,积极拓展新的专业领域,成功开拓了新渠道,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以产品建设为载体,以队伍建设为动力,以渠道开拓为源头,实现了研究所由拐杖式发展向自主式发展的转变,实现了由“软能力”到“硬实力”的转变。研究所的经济规模和人员队伍实现了翻倍发展,经济效益增长了50%以上,员工收入增长30%以上,研究所的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了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