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航天网 发布时间:2019-01-02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挺起航天强国脊梁;漫天星斗,光华璀璨,写就飞天梦想传奇。所有荣誉的获得,在陈建华的眼里,只是科研道路上的一粒细沙,他努力工作,从小处说是兴趣使然、乐在其中,从大处说是国防使命、科研责任。他就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六院CZ-5/5B火箭助推级发动机总设计师、十一所液氧煤油发动机副总设计师——陈建华。
作风严谨 潜心治学勇攻坚
液体火箭发动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航天的梦想,陈建华从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系统方案论证和系统设计开始,一步一步开始了他事业和人生的征程。
通过对发动机专业理论和先进技术的潜心研究和执着探索,陈建华练就了扎实的技术功底;从大量中外书籍和文献资料的研读和思考中,陈建华的知识面和思维也得到不断丰富和拓展。大家都知道陈建华“推公式上瘾”。一次在翻译一部工程论著时,陈建华把书中的公式一个不落地推了一遍,竟发现其中多处错误。“好推公式”也使他养成了坚持科学真理、不盲从的治学作风。
科研之路并非一马平川,曲折坎坷总是伴随着全过程。一次发动机试车出现故障后,作为故障分析小组副组长的陈建华心中似压着座千斤鼎,连续半个多月失眠,总是在梦魇中惊醒……为了尽快找准故障,他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趴在屏幕前反复看试车录像。高度集中的精神,目不转睛的凝视,草稿纸上同步飞快地记录着每一个细微过程。故障发生前后仅一秒多钟时间,陈建华却在高倍放慢的录像前一盯就是好几个小时,认真记录下几十个毫秒瞬间的故障变化,从中寻找着蛛丝马迹。有时开会赶场,来不及了就嚼几片饼干或掰几口面包、咕咚几口白开水顶过去……一年365天,他1/4的时间用来出差,余下的时间不是上台子就是下车间,要不就“扎”在办公室里。在西安这座城市生活了几十年,陈建华却自嘲道:对西安市区的了解还不如对机场熟悉。参加工作20多年,光他存留的工作记录就达30余本。如今,翻开早年那些布满蓝黑钢笔墨迹的泛黄纸页,时光的味道扑面而来,陈建华却仍能清晰地说出这是哪一次会议笔记或者工作心得,每一本都像宝贝一样被他小心地珍藏着……
推贤举善 锱铢必较严导师
拥有如此深情大爱的陈建华,在人才培养上更是推贤举善。为了让年轻技术人员快成长,陈建华结合专项课题压担子、定节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和锻炼业务骨干;成立研究小组开展机理及基础研究,不断提升研制人员基础理论水平。他鼓励大家多看好的研究著作,要“养自己的素质”。批改学生论文或报告时他会耐心地看好几遍,从文献来源出处的一一核对,到标点符号、英文单词的拼写检查,点滴的细致却是为了让年轻设计师从一字一句中养成严慎细实的作风,看似严苛的背后饱含着他多少良苦用心。热血催桃李,丹心育栋梁。在他的带动与影响下,一批研制人员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默默耕耘肯钻研,技术作风双过硬,关键时候,顶得住;压力面前,扛得起;难题面前,攻得破!” 如今,他的团队里多人已成长为副主任或副主任设计师,担纲技术骨干或工程组长。
大爱无疆 慷慨助学热心肠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导致了陈建华股骨头疾患。时值某型号转阶段关键时期,他硬是忍了大半年也没请假去做个检查,最后实在坚持不住了才去医院。先后进行了三次手术,医生再三嘱咐要卧床休息,他却坚持带病工作。
在手术住院期间,同病房一位小病友引起了陈建华的好奇。“那么一个小小的人儿,捧着小学课本半倚在床上认真地翻着,嘴里还念念有词儿……”
经打听,这位小病友来自陕西一个贫困县,是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因父母常年患重病,自己也不幸患上了股骨头疾患。住院期间,陈建华与这个求知若渴的小少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临出院前,陈建华还将自己的通信地址留给了孩子,“以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书信聊天。”“嗯!”孩子淳朴的脸上充满了不舍与期待。
真的有一天,陈建华收到了孩子的来信,他兴奋地打开信边读边回想着孩子天真的笑脸,然而读完信后他的心情却无比沉重。“爸爸说,给我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我可能不能再读书了……”“但我想我还可以不用花家里的钱,我和姐姐到山上采草药去卖每天也能挣几块钱,我攒多多的就可以交学费了……”“叔叔,我真的特别想上学……”读着读着,陈建华不禁酸了鼻子,他毅然决定:一定要让孩子继续读下去!从此,陈建华不仅每学期都会从自己并不丰厚的收入中寄出一部分钱给孩子,还在学业、生活、心理上给予孩子极大的帮助和鼓励。
十余载春秋日月,他和孩子之间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对这个孩子的关心和培养却渐渐成了他内心深处一份不自觉的牵挂和寄托,超越师生、超越朋友、超越父子。如今,当年的小病友已硕士毕业,在南方一大公司里工作。
每个人都是世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与之邂逅,转身忘却;有的人与之擦肩,必然回首。如今的陈建华才刚过半百,然而,病痛的折磨,导致他行走时一跛一拐,非常吃力。但他身上的科研人员的特殊气质,令人肃然起敬。他把火箭发动机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愿意一辈子呵护它,关心它,与它相伴一生一世。
陈建华,用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尚的价值取向,铸就了航天液体动力不断创新发展的奉献楷模。他付出全部心血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已经成功推举新一代三型运载火箭成功首飞,作为首批国家战略工程形象代言,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在央视各频道向全球播放,2018年年初,液氧煤油发动机也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